热点:银领域风险总体可控 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增强
本篇文章2561字,读完约6分钟
新华社北京7月11日电题:银领域风险综合控制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增强——访问银监会副主席王兆星
新华社记者李延霞
维护金融安全是关系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全局的大事。 作为我国金融体系中体量最多的银领域,现在的整体运行情况怎么样? 风险能控制吗? 改革迅速发展取得了那些效果吗? 银监会副主席王兆星就相关话题接受了新华社记者的采访。
银领域的总资产为233万亿元
问:请简单介绍我国银领域目前运行的整体情况。
答: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银领域体系以深化供应方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把金融风险防控放在更重要的位置,改革、快速发展和监管各项员工有序推进,银领域维持了稳健的运行。
年5月末,中国银领域金融机构资产总额233万亿元,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86%,资产质量和流动性基本稳定,资本和准备充分,利润水平和风险抵抗力都处于国际同行的好水平。 而且,中国银行领域的国际影响也很大,目前126家中资银行进入一级资本排名全球银行1000,工、农、中、建设四大商业银行连续多年名列前十。
风险防止事业积极进展
问:现在银领域的防控风险状况怎么样? 银监会采取措施加强监督管理,效果怎么样?
答:现在银领域的风险可以整体控制。 银领域一直是我国社会融资的主要途径,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的常态,经济运行中的各种矛盾和压力也传导到银领域,国际经济金融业的许多和复杂性和不明确性进一步凸显,我国银领域的风险形势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
银监会总是正视这些问题和挑战,不断提高风险防范解决能力。 另一方面,有序地解决处理突出的风险点。 从今年年初开始,银监会围绕不良贷款风险、流动性风险、交叉性金融风险等重要风险,聚焦高风险机构和地区,致力于明确风险的基数,规范金融秩序。 另一方面,系统整理了监督管理制度和实践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切实弥补了监督管理的短板,研究制定了20多个近、中、长期阶段性实施的要点管制,加强了风险源的控制,通过有力的处罚和问责来增强监督管理的威势
而且银监会多次从宏观金融稳定大局出发,科学把握政策执行的力度和节奏,有计划,逐步推进,合理诱惑市场预期,加强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协调合作,避免发生“处理风险”
目前,风险管理工作正在积极进展。 一是商业银领域业务结构趋于优化,同行业务规模总体收缩,投入实体经济以前传来的信用主业迅速增长,特别是加大了国家重大项目建设和新经济对新动能的支持力度。 二是各种风险得到逐步控制和解决,从而加大了不良贷款的处置力度,缓解了一些银行资产负债期限的不匹配。 三是抑制了金融市场混乱,市场竞争更合理,经营行为更规范,非法集资案件数量明显减少。 但是,我们还清醒地认识到,现在的风险管理状况依然多而杂,加强监督管理必须继续努力,长期工作,“不忽视风险,不放过风险”。
“有进出后退”信用供给改善
问:近年来,银领域在支持服务实体经济、供给方的结构性改革方面有那些措施,效果怎么样?
答:近年来银监会围绕“三去一下一补”推进银领域,不断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改善信用,改善比较有效的供给,切实满足实体经济融资的诉求。
一是扎实有序地进行生产能力。 宣传债权人委员会的就业机制,支持高质量公司,稳定困难公司,退出“僵尸公司”,实行延缓过剩生产能力的差异化信用政策。 目前,全国债务委员会超过1.2万家,实现了稳定公司期望、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维护银行合法权益的有机统一。
二是积极支持库存管理。 支持城市化建设、居民自住和城镇人员购买的诉求、住宅租赁市场的迅速发展和小屋改造,推进库存较多的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库存的减少。 5月末,保障性安居工程贷款余额同比增长45.5%,为3.7万亿元。
三是稳步推进杠杆。 目前各银行与50多家公司签订了债转股框架协议,合同金额超过7000亿元,有快速发展前景的公司通过市场化债转股减轻了财务负担。
四是比较有效地推进降价。 年6月末,21家全国银行服务的收款项目比年末平均下降了近三分之一。
五是用正确的辅助力弥补短板。 截止到5月末,微型企业贷款金额比上年增加14.9%,为28万亿元,贷款家庭数为1394万户,申请贷款获得率为94.6%。 涉农贷款余额达到29.6万亿元,比2012年底增加了40%以上。 现在银行据点已经复盖了3万多个乡镇,复盖率达到96%,农村基础金融服务已经复盖了95%的行政村。
多项改革开放措施的落地效果
问:近年来银行业技术改革开放的要点首先有它们。 进展怎么样?
答: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部署深化改革,确定了完整的金融市场体系金融改革方向。 银领域体系要收紧要点改革任务,积极推进各项部署落地实施。
一是扩大内部开放,提高银领域的经营活力。 支持民间资本在与其他资本同等的条件下进入银领域,特别是启动民间银行试点事业,支持民间资本参与村镇银行、金融租赁企业和费用金融企业的设立。 目前费用金融企业的试点在全国进行宣传,民营银行进入常态化的迅速发展阶段,已有15家民营银行获准开业。
二是扩大对外开放,提高银领域国际化水平。 指挥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支持中资银行要点在“走出去”公司相对集中、诉求或潜在诉求大的区域完整机构布局。 继续对外资银行“降低门槛”,不断完全调整外资银行的准入和业务条件,使港澳银领域以“准入前国民待遇正负名单”模式进入内地。
三是完善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制度。 根据国务院“推进普惠金融快速发展计划(-)”的要求,继续诱惑银领域金融机构加强普惠金融服务机构、产品、基础设施建设,对大中型商业银行普惠金融事业部制改革提出了确定要求。 目前,五大商业银行已经在总银行一级推出了卡普惠金融事业部。
四是推进投融资联动等模式探索。 投贷联动试点银行将“贷款发行”与具有本集团投资功能的子公司“股权投资”结合起来,缓解科创公司金融服务中新闻不对称、风险收益不匹配等问题。
五是加强企业管理改革。 深入推进政策性银行改革和农村信用社产权改革,四个金融资产管理企业股份制改革全面完成,邮政储蓄银行在香港挂牌上市。
目前银领域总资产占中国金融资产的90%以上,维持银领域的稳健运行对维持经济金融的安全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银监会积极可靠地推进各项监督管理工作,坚定地遵守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推进银行系统的持续稳健迅速的发展。
标题:热点:银领域风险总体可控 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增强 地址:http://www.leixj.com/gy/2021/0304/383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