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治沙英雄白春兰
本篇文章1098字,读完约3分钟
本报记者许凌
见到69岁白春兰的是宁夏吴忠市盐池县中医院。 谈话中,记者参观了“治沙英雄白春兰冒贤业绩馆”,听说要向冒贤的墓碑献花,输液中的白春兰尖叫着站了起来。 “护士,你能帮我拔出吊针吗,再回来一根,我一起去! ”。
开车一直走,直达沙边子村。 途中,白春兰和她谈了去老朋友的治沙的事。
白春兰18岁时嫁给了花马池町的冒寨子村。 由于风沙灾害严重,水源严重不足,和村子里的很多人一样,白春兰一家过着衣食不足的日子。 风沙、干旱经常使她们夫妇辛苦一年,一分钱也得不到。 永远度过这种吃国家救济粮的日子? 1980年的一天,丈夫取贤回来告诉她。 “我听说有个地方叫‘一棵树’。 沙海辽阔,水层浅,挖2米沙子就会出水。 去“一棵树”吧。 可能有奔头! ”。
第二年春天,白春兰和丈夫赶不上马车,拿着铲子和树苗,背着孩子,与本村的10个家庭合作,怀着开拓几亩水田的憧憬来到了“生命绝缘带”的沙坑——“一棵树”。
“一棵树”不仅是沙子,也是沙子,七八级以上的大风往往一夜之间把沙丘运到十几米以外的地方。 最初种的3亩麦田被沙子掩埋,被野兔吃了,到了年末也没有收获。 看来在这个地方,种庄稼要先治沙。
但是在这个干燥的沙丘上种树并不容易。 之后,白春兰和丈夫顶着寒风忍着酷暑挖洞种树,暴风袭来,刚种的小树苗不是被连根拔起的,而是被流沙埋了。 她们挖出来,第二天再种……
白春兰说,1984年是最困难的一年,也是收获的一年。 那一年,一起来的村民们看不到希望,纷纷搬到冒寨子村来。 白春兰也摇晃着,哭着要搬家。 “有些苗木已经活着了,怎么能离开呢? 一遍又一遍,我们一定能找到防止沙子固沙的好方法。 ’丈夫当年说的话,白春兰永远难忘。 之后,她们夫妇考虑挖一米多深的沙子,取出沙子下的黄土,把黄土炸在沙子上,种庄稼。 秋天,白春兰破天荒地收获了四麻袋小麦。
她们继续种乔木,种着适应沙地生长、防止沙固沙的沙柳、苦豆草、蒿等灌木。 就这样,炎热去了寒冷,她们一年重复一次,一片流沙被“制服”,一片绿色增长,她们终于成功征服了毛乌素流动沙丘。
征服沙海的胜利迫在眉睫,生活蒸日上的时候,和白春兰一起在沙海辛苦了17年的丈夫因过度劳累而患上肝硬化,永远离开了他爱的沙产业。
2000年以后,白春兰创立了沙产业开发有限企业,带领沙边子村88户农民,他们夫妇在管理800亩沙丘的基础上,累计种植了6万多棵树,种植了乔木5万株,管理了风沙育苗900亩,沙漠2200亩以上。 在白春兰的指导下,现在村子里4800亩水灌溉地种满了玉米、蔬菜、土豆和甜瓜,去年人均收入超过1.2万元。
白春兰说:“其实我是最幸福的人。”
标题:热点:治沙英雄白春兰 地址:http://www.leixj.com/gy/2021/0303/38260.html
上一篇:热点:高铁线路“夜行人”
下一篇:热点:用生命践行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