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侵权犯罪产业链条化特征明显
本篇文章884字,读完约2分钟
本报广州4月24日电记者章宁旦通讯员韦磊何丽华记者日前从广东省人民检察院获悉,年广东检察机关批准知识产权侵权犯罪案件1463件2450人,案件数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以上,起诉知识产权侵权犯罪案件1441件2721人,起诉
广东省检察院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知识产权侵权犯罪具有犯罪类型集中、地域特征明显、犯罪难以将网络与物流验证紧密结合、侵权产品集中、产业链化现象明显等特点。
从检察机关处理的案件类型来看,侵犯商标类的案件很多,侵害专利和著作权的案件很少。 从地区来看,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事件量约占全省的9成以上,这与当地相关产业比较发达有关。 商标权的侵害对象以电子产品、手套、衣服、酒、日用品为主,扩展到汽车零部件、电缆甚至医疗器械等产品,给人民大众的健康乃至生命安全带来很大风险。
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制假销售渠道从以前流传的实体店铺、固定场所向网络销售等新渠道转移,社会交流软件、购物平台网店成为假冒网络购买的新渠道和
广东省检察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利用网络销售假事件具有生产销售分离、上下线及受害者分布广泛、金额认定方法多且复杂等优点,调查难度更大。 不法分子通过网络信息保持联系,寻找合作者,互相提供上下游环节的产品,通过现代物流系统传递给对方。 有些制假者把制假环节分割成多段,分别承包给不认识的其他人生产或组装,把制假地和销售地分开,不法分子之间不需要见面,不知道对方的真面目,非常有机密性。
高级成本品,特别是名牌产品利润更高,因此成为不法分子侵权制假的优先。 以万某标为首的53人特大销售假酒事件为例,此案的被告人万某标、罗某英从年2月开始聘请专业的管理者、调酒师、销售员,购买假包装材料,假冒产品的马父利、轩尼诗、人头马系列等知名企业品牌的洋酒销售利润
“现在这种犯罪产业的连锁化现象很明显,生产、销售各成产业,某专业生产侵权产品,某专业销售,抓住其中一方,也不容易实现全链打击,打击难度增大。 ”广东省检察院相关负责人表示,侵权产品产业细分情况也比较明显,比如手机侵权,迅速生产假企业品牌手机电源、电池、屏幕、耳机等多种产业,权利人维权难度较高。
标题:热点:侵权犯罪产业链条化特征明显 地址:http://www.leixj.com/gy/2021/0304/384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