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绿色三峡 生态宜昌
本篇文章827字,读完约2分钟
峡出西陵,大江澎湃。
屈原昭君的故乡,世界水电名城——湖北宜昌。
站在宜昌东山的山顶,纵观远方,一江碧水东流,两岸青山如黛。 世界瞩目的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给了这座城市两次千载难逢的快速发展机会。 目前,400万宜昌人正在为长江经济带快速发展战术的新征程奋起。
“峡尽天开走向日出,山平水宽浮在大都市。 ”大江大河长大的宜昌,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时空坐标上,润湿了绿色生态的底色,铸造了绿色水青山的景色,发挥了绿色快速发展的力量。
宜昌是长江中游的起点,“上控制巴蜀,下引荆襄”,国内长江径流232公里,岸线536公里,扮演“外修生态,内修人文”的独特魅力,聚焦“共同抓住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构筑山水交流的生态壁垒,
“外修生态”强基。 宜昌183条河和11个湖实现了四级河湖长的全覆盖。 停止化学工业公司134家转移。 取缔非法码头216个,关闭沿江排出口26个。 长江宜昌段71个经营性码头,12个锚岸电是全覆盖,船舶停泊期间环境污染问题比较无效。
“内修人文”铸造灵魂。 宜昌中小学生和同样的生态文明课一样成为了“生态小公民”。 由许多党员组成的“长江哨兵”清清楚楚地漂浮在船头,顺江下行,展开义务巡逻。 多年来在长江清理垃圾的“三峡蚂蚁工”达到了4万多人,累计清理了800多吨垃圾。 “四季筑巢,三季种树”,绿意盎然的宜昌森林覆盖率达到65.16%,居湖北省市州第一位。
宜昌的生态环境更好,曾经消失的身影逐渐回归:宜昌江段长江海豚种群从2只增加到3只到17只以上。 集团中华秋沙鸭出现在沮河国家湿地公园。 500多万条中华鲟从宜昌回来了……长江东流孕育的生灵,再次在这里找到了合适的住处。
长江向海,绿色画峡江。 年,宜昌绿色快速发展指数全省第一,实现了“绿色崛起”,享受了“生态红利”。 未来,宜昌将继续生态优先,绿色快速发展,使岸边更绿色,使水更干净,使天空更蓝色,使城堡更美丽。
资料来源:中国共产党宜昌市委推进部
标题:热点:绿色三峡 生态宜昌 地址:http://www.leixj.com/gy/2021/0203/33752.html
上一篇:热点:巴彦淖尔:盐碱滩变身米粮川
下一篇:热点:汉江一桥观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