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华北地下水位快速下降趋势比较有效遏制
本篇文章2252字,读完约6分钟
□法制日报全媒体记者侯建斌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缓解中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的重大基础设施,是重要的民生工程、生态工程、战术工程。
《法制日报》记者近日接受水利部采访时表示,自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去年12月12日全面通水以来,工程累计超过255亿立方米,沿线直接受益人口超过5859万人。
五年来,中线工程优化了我国水资源配置结构,在流域供水安全、水生态保护、地下水超采管理中发挥重要意义,有力支持流域和水源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发挥
供水量逐年上升
住在河南平顶山市石龙区的沈君振对记者说:“年轻的时候,每天下班后去离家几英里的井里打水。 中线工程通水后,我们喝甜南水,不需要再往几英里外送水。 现在平顶山市主城区的水100%是南水。
中线工程通水5年来,供水量每年上升,效益超出预期。 据南水北调中线建管局透露,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超额完成-年度调水任务,本调水年度为年11月1日至年10月31日,累计供水69.16亿立方米,水利部发行59.11亿立方米的计划供水量117%。
中线工程已经通水运行近5年,工程已经成为北京、天津、石家庄、郑州等沿线大中城市的供水“生命线”。 监测结果表明,中线水源区水质总体良好,丹江口水库水质为ⅱ类,中线工程输水水质优于ⅱ类或ⅱ类,其中ⅰ类水质剖面比例达80%左右。
南水北调中线建管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南水显着改善了沿线群众的饮水质量,特别是河北省黑龙江港地区500多万群众告别了高氟水、苦咸水。
运行管理标准化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横跨河南、河北、北京、天津4省市,总渠长1432公里。 作为跨流域、跨地区超大型调水工程,中线工程的运行管理在国内外没有成熟的经验。
为此,南水北调中线建管局不断加强运行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加强调度运行管理,制定修订各类制度标准的185个项目,整理12个专业489个项目的业务清单,与30项重要业务进行比较制作流程图 然后进一步完善“八大系统”和“四大列表”,开展标准化门站、标准化中央控制室、标准化水质自动监测站的建设。 实现全面涵盖当地管理处的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就业标准。 全线实现了调水过程的自动化、远程监视的可视化、运维管理的新闻化,切实有效地推进了工程。
一流的工程,一流的新闻化管理手段必须适应。 南水北调中线建管局相关负责人指出,与中线工程新闻化建设相比,中线建管局实施了中线时空新闻服务平台,工程防洪新闻管理系统、中线天气app等新闻化项目正在运行。 目前,已完成航空遥感探测技术、北斗自动化变形监测系统、水下机器人探测技术等项目的研究开发或试验事业,加快数字中线、智慧中线的建设,积极开展大数据、云技术、物联网等技术手段
中线工程横跨大小河流700多条,工情水情、气象条件多而杂,如何有效消除脆弱环节对安全的影响,该负责人告诉记者,比较有效的处理方法是继续“强监督管理”。 因此,中线建管局展开了“全员都能调查所有问题”的特别行动,随时出现,随时发现,随时判决,随时解决,确保了千里长水路的运行安全。
干涸的河流还活着
在河北滵沱河畔的冀之光广场附近,流水潺潺,波浪清朗,广阔水面上茂盛的芦苇在清风中摇曳,有时水鸟飞翔,岸边钓鱼的老人如释重负。
“以前河的四季没有水,满是垃圾和砖。 近两年下水后,夏天凉快,鸭子也来了,老人和孩子都喜欢在附近玩。 ’附近的居民对记者说。
干涸几十年的漯沱河再现了生命力,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生态补水的缩影。
中线工程向30余条河流补水,河流湖水量明显增加。 河北省12条天然河道逐步恢复,向白洋淀补充水2.22亿立方米,瀑河水库追加水面370万平方米,保定市徐水区追加水路水面43万平方米。 河南省焦作市龙源湖、濮阳市引黄调节水库、新乡市共产主义水路、漯河市临颍县湖区湿地、鄱州市流河市区区域、平顶山市白龟湖湿地公园、白龟山水库等河湖水系水量明显增加。
从年到年,中线工程实施了华北地下水超采综合管理河湖地下水回用试验。 累计向滵沱河、黄阳河、南厌马河3个试验河段补给水13.9亿立方米,形成长477公里、最大水面面积46平方公里的水生态带,地下水恢复影响范围达河道两侧近10公里。
水环境明显改善
南水进入北京前,北京市地下水位连续16年下降。 年末南水进入北京是北京市地下水停止下跌恢复的转换。 中线通水以来,北京市使用好的南水,压迫地下水、河道补水,地下水进入了快速恢复期。
北京市水资源规划中心副主任王俊文表示,全市885个地下水监测点的数据显示,今年10月底,北京市平原区地下水埋深平均为22.78米。 南水北调进入北京前相比,地下水位恢复了2.88米,地下水资源储量增加了14.8亿立方米。
中线工程比较有效地处理城市生产生活用水占农业用水、超采地下水的情况,使地下水位逐渐上升,向干涸的凹陷、淀、河、水路、湿地补水,因缺水而萎缩的湖、水库、湿地的一部分再现了生命力。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河道倒流,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良性循环关系逐渐恢复,华北地区地下水位迅速下降的趋势得到了比较有效的抑制。 北京、天津等省市减少了地下水开采量,平原地区地下水位明显恢复。
另外,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路清水,给沿线城市的水生态建设带来了契机。 中线工程河南省渠沿线8个省辖市35个县(市、区)完成了总渠两侧宽100米的生态廊道建设。 栽植树木结合常绿和落叶,乔灌和地结合植物,郁郁寡欢,起到生态隔离的作用,确保中线总渠的水质,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
标题:热点:华北地下水位快速下降趋势比较有效遏制 地址:http://www.leixj.com/gy/2021/0202/334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