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以“香”为媒 点“油”成金
本篇文章5898字,读完约15分钟
因为洞庭以北,所以是湖北省。 湖北的北边是随州。
“他美汉东国,川藏明月辉。 ’随州,一个古老而年轻的城市。 5000年前,炎帝神农诞生于此,农耕文明发祥于此。 今天,作为湖北省最年轻的地级市,随州这个农业大市有近23万公顷的基础农田,农业占地方经济总量的13%。
传说炎帝在这里种五谷,品尝百草,发现灵芝,认识了最早的菌类。 1978年,华中农业大学教授杨新美在这里撒下了人工栽培香菇的星火。 从此,香菇财富的种子遍布全市,食用菌产业的迅速发展支撑了随州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促进了农民的财富和民生改善。
“随州作为湖北省粮食主产区之一,农业迅速发展,产业不可或缺。 迅速发展的产业一定不热闹,要迅速发展适合当地的、有当地特色的产业。 ”随州市委书记陈瑞峰说:“随州是香菇之乡、香菇之乡,也是香稻的合适产地。 另外,油茶栽培加工也在迅速发展。 “二香一油”对乡村振兴的实现起着重要作用。 ”。
自然发表人工培育香菇香稻香万里
“一年种蘑菇盖新房,二年娶新娘,三年种蘑菇跑小康。 ”这是当地人有趣的顺口,也是香菇致富的真实写照。 随州市有香菇生产经营公司180家,常年种植香菇2亿袋以上,干香菇产量突破6万吨,对外贸易出口6亿美元,产业链年综合产值超过300亿元,香菇产业整体在当地10万户以上
“我们有30万掌握成熟香菇栽培的农民。 在随州,平均每4名劳动力中就有1名是种植香菇的高手。 ”随州市委常务委员、常务副市长林常伦表示,“种植香菇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件,光和温湿度非常讲究。 随州从1970年代开始栽培香菇,香菇农摸索了几十年的经验是宝贵的财产。 ”。
随州为什么能成为全国香菇的四个主要产区之一? 为什么能培育出产量占全国50%以上的最高品质的香菇?
北纬30度,神秘奇怪的纬纱,其中随州位于大别山区、长江、淮河流域的十字路口,南北地理气候的分水岭。 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是四季分明、雨量丰富、高质量的道地香菇黄金产地。 由于昼夜温差大,香菇容易形成深裂质的白色花纹,从香菇到香菇的华丽转身。
这里有优越的自然资源。 除了适当的气候条件外,还有丰富的森林资源。 随州森林采伐率接近50%,其中橡树资源非常丰富,橡树是香菇培养基最重要的原材料,再生能力极强的橡树保证了随州香菇的持续生产。
有原料的话,需要更多的人才。 1978年,年近七旬的植物病理学家、真菌学家杨新美在随州市三里岗镇杨家棚村进行了调查,发现当地适合种植香菇。 为了找到合适的品种,杨新美白天亲自带队,爬山采集野生香菇的菌种。 晚上安静,在房间空气质量比较好的时候进行菌种的分离工作。 40多年后的今天,随州香菇秋种、集中制袋模式成熟,香菇种植和经营管理人才超过万人,遍布全国各地。
生产有规模,产业连锁。 “随州市已经建立了品种繁殖、技术宣传、袋材栽培、设备制造、市场交易、精深加工、对外贸易出口等比较完善的产业体系。 》随州市委常务委员会,推进部长张卫介绍。 “我们有1家与香菇生产相关的农业产业化国家级要点领导公司、11家省级领导公司、26家市级领导公司、48家拥有自营出口资格的公司。 ”随州市委推进部副部长王晓义补充说。
“每生产一斤”的随州香菇出口东南亚、日本、韩国、欧美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多年来占香港香菇市场的70%左右的份额。 不仅如此,随州市香菇出口公司的产品都进行了海外认证和商标注册。 年,“随州香菇”通过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注册认证和中国特色农产品特征区认证,入选全国代表特色农产品区域公共企业品牌。
除了香菇,“两香”的另一种香是随州香稻。 随州香稻是明代嘉靖年间的贡米,20世纪80年代,“鹦鹉”米闻名全国,是高端米的代表。 当时,随州香稻向南往北都是免验产品。
年8月27日,袁隆平院士在随州市调查称:“随州土质好,气候好,水源好,栽培技术一流,是中籼稻的最佳生长区域,这里的中稻产量高,米质好。” 为了良好的栽培环境,同一中稻品种在随州栽培,生育期延长10-15天,结实率提高2%-5%,千粒重增加13克,白度减少30%,亩产提高100-150公斤。
政策科学技术二轮驱动香菇大文案
年6月,经湖北省科技厅批准,湖北省香菇产业技术研究院正式落户随州市。 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说:“建设香菇产业技术研究院可以集中全国最高端的科研力量,共同处理香菇领域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将整个产业导向高端。” 到目前为止,研究院取得了22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发明专利,建立了完整的香菇技术研究开发宣传系统,实现了产学研的紧密结合。
年,随州市随县建立国家现代农业(香菇)产业园项目经国家批准,湖北省《政府实务报告》确定将“随州香菇”培育为国家级企业品牌,随州香菇再次迎来新的重大快速发展机遇。
随州市委、市政府建设“随州香菇”作为“三城四基地”要点产业基地,发布“随州香菇产业基地建设实施方案”,未来3~5年产业链产值将达到1000亿元。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随州市积极推进香菇产业的创新性、优质快速发展。
“为了建设高标准的‘香菇产业基地’,我们达成了‘五项冷酷逮捕’。 即严格掌握菌种市场优化管理,严格掌握香菇标准化基地建设,严格掌握公司变革步伐,严格掌握企业品牌创建和普及,严格获得项目资金。 随州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徐锋介绍说:“全年,市县两级获得国家级香菇专项资金1.7亿元,其中县现代农业(香菇)产业园建设项目资金1亿元,促进了我市香菇产业的迅速发展。”
从2005年开始,随州市大力宣传“集中制棒、分散香菇”模式,促进大户规模化迅速发展。 集中制棒保证质量的一致性,便于安全管理,适合大规模生产。 年,全市香菇种植规模同比增长15.8%,为2.2亿袋。 其中栽培规模在5万袋以上的基地有94家,标准化的“集中制棒”基地有54家,标准化、规模化、机械化已经成为随州香菇栽培的标签。
这里有香菇科技产业园、香菇产业技术研究院、香菇智能栽培基地,也是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武汉工程大学香菇研究栽培试验基地。 基地研究了香菇重金属、农残防治技术,培育了富硒香菇、香菇、黄伞菌、香菇、榆黄蘑菇等食用菌的新型品种,利用新技术提高深加工产品的等级。
为了更好地发挥香菇农的利益,有必要使香菇具有越来越多的附加值。 随州市积极鼓励香菇制作大文案,迅速发展香菇深加工,许多香菇加工公司也加快了转型升级。 香菇酱、香菇脆等香菇食品已经成熟,香菇中药饮片、香菇多糖胶囊、保健品等产品是各家积极探索的行业。 随州市有8家公司开发香菇深加工项目,其中年产5家,年产3家。 年全市香菇精深加工产品出口可超过1.1亿美元。
为了进一步扩大“随州香菇”的企业品牌,2012年12月6日~8日在随州市随县成功举办了湖北随州国际香菇产业博览会,大大提高了随州香菇的知名度和影响。 来自全国各地和海外的专家学者、领域代表约为“茸乡”,共话“茸事”。 “《茸博会》是架设友谊桥,办特色卡,唱经贸戏,让更多的随州香菇进入世界,散发香味,引领全国香菇产业的优质快速发展。 》随州市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王宗炎介绍,“茸博会”成功签约重大项目32项,签约金额40亿元。
“我们三年前调整了产业结构,迅速发展了高质量的稻子。 》随州市农业农村局总经济师李常贵表示,“香稻实行‘双订单’模式,即种子经营公司与农户签订优质稻种植合同,确保农户种植的优质稻质量优良。 美国加工公司与农户签订了涨价收购合同,使农户能够稳定增收。 年,随州市“双订单”宣传面积30万亩,优质稻面积150万亩,其中500亩以上订单种植基地120个。
辐射在各方面的深度加工效果很好
“裕国菖蒲业有一个集深加工、标准化栽培、休闲食品加工、生物技术提取、文化研究等为一体的完美香菇产业链体系。 这里生产加工的香菇销往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副总裁卢华东犹豫满志表示,“我们有1000亩示范基地,通过‘公司+农户+合作社+科研机构’的模式,推进香菇农的增收。 ”。
中国工程院院士、吉林农业大学原校长李玉是国际知名的菌物学家。 在裕国菖蒲业,他有自己的院士工作单位,用实际行动把论文写在大地上,为随州香菇品种的研发、香菇栽培的优化提供了更科学、专业的指导。
“药食同源的香菇是我们县的名片,要大力发展香菇深加工,大力加强香菇产业。 ”随县县委书记、县长陈兴盛说。 裕国菖蒲业从2012年开始与无限极(中国)有限企业合作将香菇加工成口服液,不要求产品供应。 卢华东介绍说:“如果从香菇中提取多糖,向每斤香菇科技的研究开发投入1元,就可以多卖3元。”
“‘蘑菇辣克’香菇酱作为年世界军人运动会上唯一指定的香菇酱,越来越受到顾客的关注和接受。 特别是年轻人非常着迷。 》品源企业副社长张涛介绍说,“企业90%以上的香菇酱出口到东南亚和美国,今年的出口总额突破了8000万美元。”
品源企业拥有2000多亩拥有基地,辐射附近5个乡镇5个合作社。 菌棒由企业统一提供,技术指导由专家负责,香菇农只有“拎包入住”,才能日常照顾。 品源企业生产的香菇酱根据诉求选择不同的包装形式,小罐用于出口,小袋包装供给飞机、高铁。
“别人无法想象啊。 6月份刚开始建设,短短几个月就长出了香菇。 全国劳动模范、随县环潭镇柏木湾村支部书记张荣·汲沦充满了骄傲。 “萌阳食品”是村子的集体经济组织,“村社一体、共同经营”是其快速发展路径。 “我们村大家都参加,整合扶贫资金,对于建设档案贫困的房子,如果每个家庭有1000元以上的出资,村里出资赠送1000元的出资资金。 入股金额以出资额和配股总额为基准。 ”。
“今年是我种香菇的第十五年。 ”村技术人员毛义旺家一代种植香菇,一年前县组织的技术培训班是他科学种植香菇的转折点,也是目前负责全村香菇栽培技术指导的保障。 “我在村子里有五万元。 我在基地工作也有额外的工资。 年收入在二十万元以上。 ”。
“村子里一共种了20万根香菇,建设了100万袋以上规模的“集中制袋基地”。 第一期投资300万元,目前利润120万元,分红33%,即每100元可分为33元。 ”。 张桄泴的介绍。
曾都区洛阳镇邱畈村香菇合作社的冷库在香菇屋旁边,贫困家庭孔祥文老夫妇今年开始在银行免费贷款种植香菇。 “我家是1.1万棒,现在总收入7万元,除了3万元的价格,净收入是4万元。 」香菇屋外的招牌上还显示了技术合作者、村组合作者。
“我们通过筛选宣传万象优、野香优等多种合适的随州当地栽培、市场前景良好的优良品种,迅速发展订单栽培,扩大了高质量品种的规模,随州香稻主要品种的市场认同度也越来越高。 》将向随县县委常务委员、推进部长刘炳章坤先生介绍。
产业奔走于家门口乡村振兴
“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当初的荒山荒坡被油茶和油用牡丹复盖,充满了活力。 随州市有60万亩木本油种植,既绿化荒山,又带来经济效益,也是扶贫的重要产业支持。
位于随州市高新区淄川镇独山、大小铁山、府君山等山的湖北丰年农业开发有限企业主要以种植油茶为主。 “油茶是世界上四大木本油之一,是中国特有的纯天然高级油。 油茶树对土壤要求不高,同时是较好的生态种,对防风固沙、水土保持起着很大的作用。 ”。 湖北丰年农业开发有限企业会长徐道明表示,“这里本来就是荒山,土地贫瘠,不适合农作物生长。 企业于2009年建立了基地,从人民手中流经3万亩荒地,在山上最先栽培了油茶、胡桃”。
牡丹花,富贵的一方。 龙脉水库包围的神农丰源农业企业是随州市油用牡丹栽培加工公司,带动周边6个村庄的增收,长期以来基地职工300多户,其中120户是贫困者。 “除了土地迁徙费,企业一年内农家劳务支出在700万元以上。 ”陈建副社长说,农夫不仅可以做自己的就业问题,还可以在房子前面的房子后面做饭自己的小菜园。
1988年出生的罗圆是品源企业的代表董事,也是标准的“茸两代”。 大学毕业的罗圆逆流而上回到家乡,跟着父亲的罗学品经营香菇,创办了企业。 重视出口,大力发展电商,几年的迅速发展,获得了食用菌销售的“淘宝冠军”。
双创人刘永德创立的炎顺菖蒲业位于随县的高町。 刘永德本来从事铁路事业,后来想养家糊口。 “以前每天最多做1000根以上的棍子。 现在全自动化,每天3万支,是过去20天的员工人数。 ”。
技术是基础,管理是动力。 在换员工衣服、消毒进入净化工厂的环境下收集棍子,提高生产效率,提高成功率。 “分散制棒的成功率最大为90%,现在集中制棒的成功率达到99%。 」炎顺菖蒲业的30%是新鲜香菇的销售,每天下午14点发货,可以通过冷链,第二天早上到达北京市的新发地。
好味道源于自然,广水市余店镇古城村大力宣传“余店三白”的栽培。 “狮子头白菜、白黄瓜和白茄子是我们的特色产品。 看,大棚里的黄瓜已经开了小黄花,春节就可以上市了。 39岁的黄波原来是武装警察,也是散打高手。 回到家乡创业,梦想成真。
“年,我们整个村子摆脱了贫困。 》长岭町泉水村驻村第一书记邓旭东骄傲地说:“通过乡村振兴巩固了消除贫困的成果。” 村子里引进了五家企业,其中伏特加园林有限企业专业生产花卉苗木,“传说园艺”是大学生回乡创业、迅速发展电商的模板。 光多种肉就有1亿个以上的销售额,在淘宝网中稳居首位。
一业兴百业旺。 外国资金的注入、大学生和能干的人的回乡越来越受当地产业欢迎。 乡村管理得到了年轻人的参与,美丽的乡村建设激发了新的生命力。
曾都区洛阳镇小岭冲村重视给人留下“一舍一栏一柴房、一园一院一灯、一桶一厕所一花坛、一湾一路一故乡”印象的乡村建设。 “我们不是进行大规模的解体建设,而是根据当地古民居、古银杏的特色,迅速发展乡村旅行。 》曾都区洛阳町的镇长李婉莺介绍。
不远的《花田故事》是梦中桃源。 村里又漂亮又美丽,村外远山如画。 “风格古朴、功能现代”的民宿吸引了很多会员的参加。 “人人有事,户有产业,家有钱。 》广水市委副书记刘秀玲就这样描绘了她心中美丽的乡村,不仅有干头,还有头,有看头,也有赚。
“农业强,农村美丽,农民丰富,通过‘二香一油’产业的带动,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管理比较有效,生活丰富自然的水成为渠道。 ”陈瑞峰充满了自信。
“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胜负之年,‘十三五’计划收官之年,也是地级随州市成立20周年。 要全力建设“二香一油”企业品牌,特别是进行优畜类、水产、茶果菜等现代农业,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 ”刚当选的随州市市长库克犹豫不决地充满了志向。 (采访组成员:陈江凡何红卫程鸿飞孙莹)
标题:热点:以“香”为媒 点“油”成金 地址:http://www.leixj.com/gy/2021/0128/317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