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黔南蔬菜进了粤港澳
本篇文章1080字,读完约3分钟
去除恶语,对齐,捆扎……眨眼之间,新摘的海苔换到村民罗景芬手里摆在右手不同的篮子里,整齐,很漂亮。
这是记者最近在贵州省黔南州都匀市墨冲镇良垄村的良堤蔬菜基地看到的一幕。 该基地是广东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保证供应生产基地之一。
“这些海苔下午上车,第二天中午之前可以在广州菜市场排队。 》经营该基地的贵州珠江源生态农业快速发展有限企业总经理黎兴告诉记者,进入现在淡季,蔬菜产量相对较低,“6月至10月,基地内都是工作农民,每天有30吨以上的蔬菜被送到广州。”
良亩村的人们从栽培蔬菜以前就流传下来了,到现在为止小骚动很多,无论规模还是远都卖不出去。 都匀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快速发展中心副主任、果蔬站站长朱子丹对记者说:“以前村民种植的蔬菜大多是自己摊贩,或通过蔬菜店销售到都匀市,生产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价格受市场影响很大。
年2月,都匀市引进公司在当地成立了贵州珠江源生态农业快速发展有限企业。 珠江源企业与广州海特果菜有限责任企业合作,在墨冲镇良亩村流转土地1200余亩,实行连片规模化示范栽培。
“蔬菜基地改变了以前流传下来的蔬菜栽培模式,更符合市场诉求,对当地来说是一场深刻的栽培革命。 ”朱子丹告诉记者,蔬菜基地的生产根据市场变化适时调整。 过去的盲目种植成了计划生产”。
至今为止需要完成整个生产过程的菜农们也摆脱了繁杂的生产环节,成为产业工人,专门从事某个环节的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 当地有分歧点、夹克制作、多毛作物等多种玩法,土地不是一年四季偶像,亩的产值最高可以达到3万元。
良亩村党支部书记吴书高告诉记者,现在村民按时下班,收入稳定,在蔬菜基地工作的群众月收入达到2000多,加上土地移动收入,收入越来越高。
为了保证蔬菜的质量,当地有关部门在基地部署了实时监视系统,设置了杀虫灯、黄板粘虫网等设施,建设了冷库。
在蔬菜基地的带动下,蔬菜专业合作社迅速成长。 这些合作社与珠江源企业签订了生产协议,按统一标准生产,产品也通过珠江源企业销售到粤港澳大湾区,带动了大众的增收。
黔南州目前已在广东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的保证生产基地内建立了四个蔬菜基地。 该州生产的蔬菜在广州、深圳等地已经建立了稳定的销售渠道。
“黔南蔬菜进入广东港澳大湾区,丰富粤港澳市民的“菜篮子”,充实我们村民的“钱袋”,一举多得是共赢选择。 黔南州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李琼芬表示,该州将继续以500多亩水库地区为要点,着力构建更完整的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市场营销体系,进一步提高蔬菜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市场化、集约化、组织化水平,更高质量 (记者吴秉泽王新伟)
标题:热点:黔南蔬菜进了粤港澳 地址:http://www.leixj.com/gy/2021/0128/31756.html
上一篇:热点:世界食品价钱继续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