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利济生民:水利碑刻拓片展》在京举行
本篇文章964字,读完约2分钟
法制网9月4日由见习记者刘策于9月4日上午在北京永定河文化博物馆举行“利济生民:水利碑刻拓片展”。 这次展览会由永定河文化博物馆、中国政法大学法大党委推进部、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共同主办,由法律出版社、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合作。 参加仪式的嘉宾有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李雪梅、党委推进部副部长何苗、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馆长郭豹、法律出版社社长助理张宇东、门头沟区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青华伟、副局长刘德才、永定河文化研究会会长张广林、北边
李雪梅表示,展览会从水利文物的角度展示了唐宋金元水利碑文10件、明代16件、清代58件、民国8件,其中与永定河流域相关的碑文约占三分之一,许多展品首次公开。 通过专业的解读,我们把长期被忽视的水利铭文给生命。 也旨在通过展览会唤醒沉睡的水利文物、法制文物,唤起对永定河流域文化和民生的关注。 大家长时间的合作和共同工作,带来了以今天的展览会为代表的一系列成果。 我期待着未来的大家越来越聪明地为永定河流域的文化研究和以前流传下来的文化振兴做出贡献。
这次展览会分为润滑土泽民、治河永定、德感山川、有章追踪、解决的确权五个版本,唐代以来黄河、长江、大运河及永定河流域相关的水利碑刻拓片92件、河流流域地图长卷6件、水利文献6组,共计104件(集团)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 以前传下来的农业社会基本上是水利社会。 利济生民历来有作为政府和官员的责任和责任。 古代刻有规定年代和权利义务关系的水案碑、水路规碑、禁止表示碑等,在某一时期,是某地区水利制度的证人。 通过连接这些坐标点,可以表现人与自然、官与民的依存关系。
永定河是北京的亲河。 治河永定、大川安澜是农业社会的理想,也是艰巨的挑战。 永定河流域留下了大量的水利铭文,他们是水利文献的载体,本身也是重要的水利文物,是流域文化的宝贵财产。
水利碑刻是研究流域文化的独特窗口,以这次展览为起点,下一步是对永定河流域碑刻进行系统调查、整理和研究,推进跨区县、省市流域文化研究的全面合作,支持北京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和首都文化中心的建设。
这次开幕式还设置了传拓体验的环节,现场观众飞跃性地参加,提高了活动的幽默性和互动性,在展览会上普及了知识,达到了有趣的目的。
据说这个展览会将持续到10月10日。
标题:热点:《利济生民:水利碑刻拓片展》在京举行 地址:http://www.leixj.com/gy/2021/0119/284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