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抄报向网民提供全面及时的法治资讯,内容覆盖国内外突发新闻事件、法治新闻、大案要案、社会万象、检察新闻、立法司法、反腐倡廉等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普法 > 普法:以心相交 方成其久远

普法:以心相交 方成其久远

来源:网络转载日期:2021-01-03阅读:

本篇文章1331字,读完约3分钟

曹溢

80多年前,日本军国主义入侵南京,制造了屠杀30多万中国军民的人间惨状。 在那个危急时刻,一个叫约翰·拉贝的德国人联系了另外十几个在中国的外国人设立了“南京安全区”,为20多万中国人提供了栖息地。 拉贝先生的巨大爱和勇气,中国人民铭记在心。

普法:以心相交 方成其久远

80多年后,约翰·拉贝的孙子托马斯·拉贝向中国驻德国大使求助,德国海德堡医院急需中国公司生产的抗疫药。 不久,中国驻德国大使馆与工信部取得了联系,生产这种药的公司决定赠送这些药,第一时间送到了托马斯·拉贝。

普法:以心相交 方成其久远

中国赠送的这些药箱里有一句德国谚语。 山和山没有相遇。 人和人需要相遇。 来自法语的谚语意味着高山和山谷在附近但不能相遇,但人和人即使相隔很远也很亲密。 年,习大总书记在德国科尔伯基金会的演说中引用了这句话,揭示了中德两国人民长期交往的历史和深厚情谊,明确了隔离人们往往是千山万水,而不是海深,是心与心的隔阂。 只有敞开心扉,真诚地对待,友情才会得到,收获,在传播中世代相传。

普法:以心相交 方成其久远

“以利相交,利尽则散。 势均力敌,势均力敌。 但是,如果在心中相交,方成就会成为那个古老的东西。 ”。 回顾历史长河,“心灵交汇,真诚相处”一直是中华民族对外交流的智慧和精髓。 1400多年前,唐朝以其开放、包容的心态吸引了千万外国人,唐朝的科技文化、政治制度、饮食风也从这些文化使用者传到了世界各地。 600多年前,明朝郑和七下洋向沿途的国家带来了文明和友谊的种子,但至今还活着。 今天,共商共同共享的“一带一路”建设,使沿线各国人民切实感受到诚信和互信互鉴的利益。

普法:以心相交 方成其久远

“父母、诚、惠、容”是新时期中国具有的外交理念,因此,中国迅速发展的道路越来越宽,“微信的力矩”越来越大。 在伊朗,我们用波斯谚语“人心之间,道路相通”说明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明之间应该交流互鉴、和谐共存。 在埃及,我们借用阿拉伯谚语“一个人走得快,大家走得远”来说明“朋友多了就容易走”的道理。 在南美洲,援引阿根廷史诗《兄弟之路是团结同心》,表达了勋章同心、合作共赢的美好愿望。 从韩国到蒙古、从俄罗斯到印度尼西亚,中国交心、真诚等待的大国气概受到世界各国的称赞和认可。 年,世界上又有一点国家与中国建交,中国建交达180个国家,“我们的朋友在世界各地! ”。

普法:以心相交 方成其久远

在聚焦的今天,由新冠引起的肺炎疫情在全世界迅速蔓延,在心中交叉、真诚地接触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度过真诚合作、难关的必要条件。 疫情一开始,伊朗向中国提供了数百万只医疗口罩,俄军向中国护卫防疫专家和许多援助物资,巴基斯坦“没有考虑退路”的倾向国家合作,长期没有接受援助的发达国家赤道几内亚向中国捐赠了200万美元。 现在中国的局势有点缓和,世界跨国疫情严重,中国人民也在生命中交往,不忘诚实相处的好兄弟,毫不犹豫地伸出援助之手。 “兄弟如手足”“路不远,人无异国”“千里好,耐金石”……。 援助物资的一句话,凝聚了真诚的智慧,引起了心灵交汇的共鸣。

普法:以心相交 方成其久远

人不是山,一定要见面。 在今天的世界上,各国没有相互依存、命运,没有一个国家能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国家能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 只有用心交往、信相诺、真诚相待、以情相待,才能继承友谊的工资,不断发展迅速的动力,闪耀文明之光。

普法:以心相交 方成其久远


标题:普法:以心相交 方成其久远    地址:http://www.leixj.com/pf/2021/0103/22426.html

最近更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