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抄报向网民提供全面及时的法治资讯,内容覆盖国内外突发新闻事件、法治新闻、大案要案、社会万象、检察新闻、立法司法、反腐倡廉等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普法 > 普法:从源头管控信披质量

普法:从源头管控信披质量

来源:网络转载日期:2021-01-01阅读:

本篇文章1557字,读完约4分钟

经济日报多媒体数字报刊

周琳

资本市场必须处理交易中的新闻不对称问题,健全新闻披露制度,保障新闻披露质量是必由之路。 只有从新闻发布源严格管理,反复建设诚实的市场环境,对资本市场的虚假行为进行“零容忍”,资本市场才能不走恶路、恶路,最终取得坚实的快速发展成果。

普法:从源头管控信披质量

最近,国务院金融稳步发展委员会召开会议,强调必须坚决维护投资者利益,认真市场纪律,对资本市场的假冒行为“零容忍”。 这是金融委员会近一个月来第三次焦点资本市场造假行为,监管部门强调保护投资者利益,严厉打击造假、欺诈行为的态度,对市场化、法治化的重视是金融委员会等部门规范、透明、开放、活力、坚韧的资本市场

普法:从源头管控信披质量

今年是中国资本市场迅速发展30周年,历史发展脉络得到充分证明,远离诚信建设和上市企业质量讲述投资融资的规模和财富效应,就像缘木求鱼,在水里捞月一样。 从2000年a股首次100元“牛股”亿安科技“利润泡沫”,到2001年银广厦财务“陷阱”、蓝田股份、德隆系、年退市珠海博元投资股份公司的财务“魔术”,金融机构在不真实新闻发表中遭受了巨大损失。

普法:从源头管控信披质量

30年资本市场的实践启示给了所有参加者:不关心报道的质量,对财务谎言不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资本市场不能先迅速发展到一定规模再打击假货,行不通。 以低廉的处罚价格对各类违法行为“3杯罚酒”吹嘘可以根治假乱象,更行不通。 从新闻发布源严格管理,重复建设诚实的市场环境,对资本市场的虚假行为创造“零容忍”,投资融资规模迅速发展,上市公司数量少,即使投资者参与度更低,资本市场也一定不会走上邪路,最终

普法:从源头管控信披质量

这是因为资本市场的新闻披露质量像黄金一样重要。 成熟的资本市场都是新闻充分交换的市场,不明确性和风险是影响各种资产价格和投资者决定的重要因素,新闻的获得对投资者的风险评价很重要,对证券市场乃至金融市场的价格发现和投资者保护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资本市场必须处理交易中的新闻不对称问题,健全新闻披露制度,保障新闻披露质量是必由之路,也是实现投资融资规模、上市公司数量飞跃的必然选择。

普法:从源头管控信披质量

对目前我国资本市场的建设来说,无论是新股发行登记制改革,还是提高上市企业的质量,还是提高市场活跃度,提高违法价格,优化交易环节,毕竟必须打击假货,进行新闻披露监督管理来维持。

普法:从源头管控信披质量

从投资者保护的角度来看,在a股1.6亿多投资者中,中小投资者超过90%,他们的专业基础薄弱,新闻不对称,而且制度和政策必须保护他们的知情权、诉权和决定权。 新《证券法》设立专门章节规定新闻发布制度,进一步加强新闻发布要求,提高违法价格,反映了“底线思考”和“零容忍”的态度,这也反复强调了金融委员会会议打击假行为的意义。

普法:从源头管控信披质量

从上市公司的角度来看,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实际上与打击假货和新闻披露的质量是一致的。 新闻披露质量是上市公司质量的重要方面,只有上市公司远离假行为,保持诚实的新闻披露环境,资本市场的投资吸引力才能更大,更好地发挥资本市场资源配置的功能,更好地表现财富管理效果。

普法:从源头管控信披质量

站在“更积极稳定大盘,保持民生,保持市场主体”的高度,对假行为“零容忍”,保持新闻发布质量,而不是资本市场的“一家”。 经济运行越是受到压力,就越需要宏观政策“集团打孔”的发力,不可忽视诚实建设和新闻披露的质量。 另一方面,采用强化法的市的治疗大体上既不不足也不越位。 对涉嫌欺诈欺诈内幕交易的行为,必须加强监督、管制和处罚力度。 特别是在新闻发布、交易环节,必须依法迅速惩罚上市公司违法违规行为和扰乱金融秩序的行为,将投资者、上市公司、中介机构等所有市场参与者纳入监管范畴。 另一方面,与功能管理相关的部分必须适度放宽,应该在市场上发挥决策性作用的地方必须交给市场,领域协会、股东、债权人发挥管理监督功能,通过严格的执法和公正的执法建立投资者对a股市场的信心

普法:从源头管控信披质量


标题:普法:从源头管控信披质量    地址:http://www.leixj.com/pf/2021/0101/21601.html

最近更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