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抄报向网民提供全面及时的法治资讯,内容覆盖国内外突发新闻事件、法治新闻、大案要案、社会万象、检察新闻、立法司法、反腐倡廉等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普法 > 普法:构建新快速发展格局,进博会大有可为

普法:构建新快速发展格局,进博会大有可为

来源:网络转载日期:2020-12-30阅读:

本篇文章1601字,读完约4分钟

唐遥

近年来国际环境的深刻变化叠加了新冠引起的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 在此背景下,中央提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构建国内国际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的快速发展格局,正确理解这一新的快速发展格局对中国下一轮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至关重要。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作为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博览会,成为中国构建促进国内国际双重循环相互促进新的快速发展格局的重要平台。 构建新的快速发展格局,本质上再次重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在新的形势和趋势下更好地结合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作用,继续推进国内国际两个方向市场的开放和连通,用新的方法深化经济改革

普法:构建新快速发展格局,进博会大有可为

双重循环的新快速发展结构以国内大循环为主,是经济长时间快速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另一方面因为在现在的国际环境下我们需要逐步调整事业重点。 从经济法则来看,体量小的经济体拥有的资源、要素发表和该经济体的实际诉求有很大的差异。 这是因为对外部的依赖更大。 体量大的经济很可能依赖国内供给获得多种生产要素、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 例如实践上,美国、日本这样的大规模开放经济对国际贸易的参与度、对外资的依赖度很低。 随着中国经济量的迅速增长,我国海对外贸易依存度在2006年达到65%高峰后继续下降,2019年为35%,外资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的占有率从1994年的15%左右下降到现在的1%以下,“两头外”加工

普法:构建新快速发展格局,进博会大有可为

近年来国际经济的迅速发展遇到了一些阶段性的阻力,客观上给经济外循环效率带来了挑战。 其中,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流行严重影响了国家间的产品、资本和人员流动,疫情全球经济衰退严重影响了外需。 少数国家继续推行单边主义政策,阻碍了价值链、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国际化进程,阻碍了跨境投资等正常的经济金融交流。 在这个新形势下,我国需要进行阶段性调整,将经济事业的重点越来越放在经济国内的大循环上,集中在国内大市场培育中的问题上,但这一重点的转变并不意味着放弃或重视外循环。

普法:构建新快速发展格局,进博会大有可为

在经济内循环持续增强的大趋势下,外循环仍在优质的快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参与外循环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更加重视“质量”而不是“量”。 充分参与国际分工合作,勇敢地面对世界上最优秀的公司之间的竞争,是高质量快速发展问题应有的意义。 外循环不仅为优质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辅助力,还提供了客观的测量标准和外部激励。 而且我们必须认识到未来中国进出口、外资引进金额等指标的增长率很可能落后于中国经济总量的增长率,低于国内市场的迅速发展速度。 在不断提高开放水平的基础上,不应该勉强追求对外贸贸易指标的相关高速增长。

普法:构建新快速发展格局,进博会大有可为

要搞好国内大循环,必须强调内部开放。 即要强调国内各地区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和连通,加快培育统一的国内大市场。 特别要通过促进劳动力、资金、土地、知识产权、数据等生产要素的流动来提高经济运行的效率。 国内大循环是建立国内统一的循环,不是各省市建立各自地区的内循环。 因此,特别是在地方和领域打着内循环的旗号不实行本位主义,不让市场进行不必要的干预。 强大的内循环不仅可以建立强大的中国制造,反而可以促进外循环的迅速发展,通过中国市场的体积吸引其他经济体给中国力量,通过对外投资帮助中国和世界的共同迅速发展。 作为世界重要费用和生产中心之一,中国必须不断加强自身经济的全球辐射力,巩固中国经济在全球价值链、产业链和供应链中的重要地位。

普法:构建新快速发展格局,进博会大有可为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在质量效益明显提高的基础上实现经济的持续健康和迅速发展。 到2035年,中国基本上必须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 在经济方面,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形成对外开放的新结构,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特点明显增强。 为了实现“十四五”时期和2035年经济快速发展目标,加快形成新的快速发展结构是重要的实施路径,这是我们扩大内外市场的开放和准入,动态优化和整合国内外两个市场的作用,资源配置中的市场

普法:构建新快速发展格局,进博会大有可为


标题:普法:构建新快速发展格局,进博会大有可为    地址:http://www.leixj.com/pf/2020/1230/20947.html

最近更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