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抄报向网民提供全面及时的法治资讯,内容覆盖国内外突发新闻事件、法治新闻、大案要案、社会万象、检察新闻、立法司法、反腐倡廉等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普法 > 普法:别让充电桩沦为“充电装”

普法:别让充电桩沦为“充电装”

来源:网络转载日期:2020-12-29阅读:

本篇文章1135字,读完约3分钟

张淳艺

“新能源的老板最害怕什么? 怕车中途没电。 比电池没电更绝望的是什么? 找到充电桩也充电不了。 ”最近,“新华视点”记者在安徽省淮南市发现,很多充电站的充电桩不能充电,没有通电或者没有安装充电模块,大量的充电桩变成了“僵尸”。

普法:别让充电桩沦为“充电装”

就像加油站在燃料汽车里一样,充电桩是新能源汽车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必不可少的。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一点充电桩成了装饰品,经常在报纸上刊登不能正常采用的报道。 充电桩建设过剩吗? 答案是否定的。

普法:别让充电桩沦为“充电装”

去年,工信部发布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计划( 2021-2035 )》(征求意见稿),预计到203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将达到6420万辆。 根据桩比1:1的建设目标,今后10年,我国充电桩的建设有6300万个缺口。 在整体供不应求的情况下,有些充电桩为什么成了“充电装置”,深层次的原因值得反思。

普法:别让充电桩沦为“充电装”

首先,盲目骑马,重建轻管。 前几天,充电桩的建设在风口,各地相继出台了丰富的补助金政策。 有点运营公司争着跑马场分割蛋糕,但布局不合理,计划建设和实际脱节,录用率持续低。 有些充电桩建成后几乎无人问津,据说“上线26个月只充电4.6度”。 另外,充电桩公司的“再建设、轻运营”现象严重,充电桩的运营管理和服务跟不上,严重影响了客户的体验。 少数企业“醉翁的意思不在酒里”,只喜欢充电站场所将来的上升,不打算进行充电运营。

普法:别让充电桩沦为“充电装”

其次,各自是战斗,缺乏互通性。 以往,充电运营商分散很多,运营商和客户之间存在“新闻差”,充电桩成为“孤岛”。 这种分断的现状在很多充电桩建成后处于闲置状态,成为不妥协的“僵尸桩”。 现在市面上销售的充电桩app达到了53个,根据app的不同,资源不同,空白重叠,所以车主为了方便充电必须设置多个app。

普法:别让充电桩沦为“充电装”

处理这些问题,最重要的是让充电桩公司改变快速的发展模式,根据需要建设,加强管理,科学合理地使充电桩的布局切实发挥作用。 作为全国第一个基于综合运营指标评价执行充电设施辅助政策的城市,2018年北京率先发布了《电动汽车社会公共充电设施运营审查奖励实施细则》,对社会公共充电设施以充电设施的充电量为基准,结合审查评价结果,结合充电设施 政策实施一年中,北京市社会公共充电设施的利用时间率超过4%,利用个数率提高了近20%。 充电场站的建设进一步显著提高。 北京模式值得在其他地方参考。

普法:别让充电桩沦为“充电装”

另外,无论是推进充电桩领域的迅速发展,还是处理顾客的“找桩难”困境,都需要新闻的互联。 幸运的是,在前期整合头部充电运营商的基础上,今年5月国家电网电动汽车服务有限企业宣布将为中小充电运营商正式提供免费的运营平台。 只有打破新闻孤岛,尽快组织充电桩全国一张网,才能比较有效地利用充电桩的资源,使领域健康持续快速地发展。

标题:普法:别让充电桩沦为“充电装”    地址:http://www.leixj.com/pf/2020/1229/20444.html

最近更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