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法:群众满意才是“标准答案”
本篇文章642字,读完约2分钟
向从南
最近,一位基层干部对媒体表示,他们乡镇迎来了高级问卷调查,其中一个问题是“一周能吃几次肉”,一个村民回答说“一周吃一次”。 之后反馈情况时,当地基层干部被告知这个问题不合格。 为了能通过检查,他们专门研究了答案,让村民在遇到这样的问题时回答“想吃肉的时候什么时候吃”。 否则,重新考虑时这个问题就通过了。
问卷调查的初衷是为了收集某项事业的成败得失,倾听大众的意见,本来不应该有什么“标准答案”。 但是,因为上面是“标准回答”,所以下面最好准备好“模板”扔。 结果是“另辟蹊径”还是违背了检查的初衷。 这样检查审查方法的话,不仅得不到,而且容易刮“只看表面,无视实效”的恶风。
事实上,从中央到地方提倡基层的负面,现在的检查也确实比以前少了,但是如果过于强调硬指标“不打折”,就变成了新的形式主义。 退一步说,即使基层干部按照要求卷绕了“标准回答”,其中的“含量”是多少? 还是因为“没用”,审查的味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基层干部可能把相当多的精力投入到了没有实质性意义的工作中。
群众眼睛雪亮,党员干部工作做得不好,群众看得最好,心里最了解,最有发言权。 因此,如果必须在“模范解答”中描绘形象,并不是几个领导干部坐在办公室里“敲头”,而是实践以人民为中心的快速发展思想,深入基层,放眼向下,放飞身体。
上级到了地面,基层才会有更多的干劲。 无论是迎接“标准回答”还是迎接“硬指标”,都要以质量的迅速发展和大众的满意为指挥棒,不能胜任实践性的检查、大众的检查、历史的检查。
标题:普法:群众满意才是“标准答案” 地址:http://www.leixj.com/pf/2020/1229/20445.html
上一篇:普法:别让充电桩沦为“充电装”
下一篇:普法:城区禁止遛狗于法无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