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法:“老人被抱起激活社保卡”少了人文温度
本篇文章1179字,读完约3分钟
张淳艺
根据前几天网民发表的视频,湖北广水的94岁老太太行动不便,为了激活社会保障卡,被送到银行进行面部识别。 据中央广《中国之声》报道,这位老人年老行动不便,在家人的支持下来到橱柜前,然后老人被抱起来,膝盖弯曲,双手撑在橱柜桌上,员工站在旁边诱惑操作程序,才认识到脸。
随着科学技术应用的普及宣传,曾经高颜值的认识广泛应用于各种场景,大大方便了我们的生活。 例如,从人工窗口进行人证核对,到智能终端实施面部识别,从而有力地提高了银行的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 但是,任何东西都有两面性。 对年轻人来说,可以在柜子里自己处理。 不需要在柜台排队等待呼叫号码,虽然方便快捷,但对老年人来说,技术的便利性反而会变得不方便。
广水这个九旬的老人,没想到自己采用了面部识别吧。 耀影那年,孩子像抱着孩子一样被抱在银行的架子前。 这种行为给老人带来的不仅是身体上的不适,还有心灵上的创伤。 视频上映后,许多网民心疼老人,批评银行太接近人情。 很快农行广水市分店就公开道歉,说“这件事暴露了我无法普及服务、服务意识不浓的问题”。 这种表现过于模糊,受到很多网民的质疑,这确实是“老人被抱起来激活社会保障卡”的原因。
首先,根据农行官方客服,户主本人患有重病,行动不便等情况,但意识很清楚,农行营业所可以用出差服务的方法进行实名验证等业务处理。 户主也可以向配偶、父母或成人子女持身份证、委托书等资料委托营业所办理相关业务。 那么问题来了。 这个人性化的举措为什么没有普及呢? 是停留在规定上吗? 还是被行动执行呢? 在以往的媒体报道中,银行据点为老人激活社会保障卡的报道也不少。 这种便民的行动,不仅是特别的事情,还需要制度化的规范化,通过推进宣传,老年人等特殊群体可以知道,真的可以受益。
其次,让一步,即使当事人和家人愿意去银行处理,看到行动不便的九旬老人被家人混进银行,为什么银行员工依然冷漠,机械地把老人带到柜子里激活? 如果“老吾老及人老、幼吾幼及人幼”员工能提高老年人的意识,就可以采取更灵活的解决办法。 比如,把老年人引进人工柜台处理,或者用手机进行面部识别。 不管多没用,给老人提供长椅,都让老人感到温暖。
“人人老了,对老人有好处,对未来的我们有好处”这句话引起了很多网民的共鸣。 确实,科学技术很冷淡,但我们可以向科学技术注入温暖的人文感情,使服务更具温度。 11月21日凌晨,北京健康宝发布将“男女老少健康代码辅助查询”功能上线,调查员可以在该功能中输入身份证号码,进行老人、孩子的健康状态查询,老人、孩子没有手机、不采用等日常 有趣的是,查询结果中的被实验者姓名新闻脱敏展示,页面保存10秒后自动消失,被实验者的手机方面完全不保存缓存新闻和数据,不会带来个人隐私泄露的风险。
这种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切实考虑的服务理念值得其他地方和单位的学习参考。
标题:普法:“老人被抱起激活社保卡”少了人文温度 地址:http://www.leixj.com/pf/2020/1228/204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