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法:惩戒“熊孩子”也管管家长
本篇文章1062字,读完约3分钟
扶青
低龄贩毒、盗窃、强盗、性侵犯……根据四川检察机关的调查,很多走向犯罪的未成年人背后,都有“一言难尽”的家庭。 为了从源头控制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保护未成年人不受侵害,当地积极探索“强制亲职教育”的工作,使不合格的父母“康复”,改善与孩子的关系。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家庭环境可能影响身体的成长和快速发展,起着决策性的作用。 青少年犯罪原因比较多且复杂,准确的数据没有反映家庭与犯罪的必然关系,而家庭不幸往往是他们的共同点。 以四川省为例,作为海外外出打工人数最多的省份之一,留守儿童超过75万人,对低龄未成年人犯罪有监护不足和缺陷的家庭超过62%。 浙江省开化县官方数据显示,近年审查的90%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来自离婚家庭或来保护孩子。
古人早就开始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了。 比如《三字经》的《养不教,父亲的过错》、《后汉书》的《身教者历来言教者论》、《老学研语》的《不怕饥寒,怕没有家庭教师。 西方儿童的迅速发展心理学也指出,儿童的社会信仰、价值观等社会化目标都是通过父母的过滤传播给儿童的。 我们生活中反映的是不太需要说话的常识。 如果父母没有很好的头脑,他的孩子同样很可能学习。 反过来说,不是也站在没有边界感的“熊孩子”的背后吗?
从具体原因来看,家庭教育的缺失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过于纵容,一味迁就孩子,不加诱惑,容易导致孩子自私自利,我容易做得很棒。 二是放手,出生不长大,孩子对家庭的依赖性逐渐减少,三观产生偏差。 三是家庭结构不稳定,离婚家庭、工作家庭自不必说,家庭暴力、生活不检查等也形成了错误的“熏陶”,孩子性格孤独,内向自卑。 另外,家族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给孩子带来了太大压力,孩子在困惑中产生了逆心理,出现了过激的行为,甚至犯罪。
在这个水平上,管教“熊孩子”,也需要不可靠的父母。 开始对家庭进行强制性的亲职教育是破局的重点。 父母职业教育,即对父母进行将如何合格成为能干的好父母特殊化的教育。 现在,在监护人严重失职的事件中,相关法律规定的是“训诫”“命令严厉管教”,刚性有限,效力不足。 去年,上海首次将强制亲职教育写入判决,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强制教育父母不仅能更切实地承担父母的法律责任,还能引起父母的反省,减少犯罪行为。
没有人是天生的坏孩子。 司法干预下的亲职教育是越来越多的救济手段,相关部门应该进一步把港口向前移动,使家庭教育指导成为普及的教育课程。 对父母来说,一定要遵守家庭教育的关口,用爱温暖孩子,向孩子们阐明规则,讲述文明,理解礼仪,会给他们带来终身的利益。
标题:普法:惩戒“熊孩子”也管管家长 地址:http://www.leixj.com/pf/2020/1228/20289.html
上一篇:普法:“强制休假”
下一篇:普法:绝不能让防卫行为缩手缩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