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法:“预存话费送手机”街头骗局猖獗,别让骗局又连着僵局
本篇文章970字,读完约2分钟
罗志华
最近,据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报道,浙江东阳警察于今年9月解决了“攒话费发手机”的诈骗事件。 南都“记者团”至今为止也从很多广州市民那里反映出了类似的遭遇,偷偷访问了市内很多类似的手机店,但发现海珠区、越秀区的商业街存在类似的手机店,被骗的客人不少。 但是,无论是广州还是浙江,由于店铺倒卖快,店主不知道结束,调查容易陷入僵局。
在街上买东西的时候,抽奖已经是正常的商业行为了,“存话费发手机”在过去也很常见。 根据生活经验,客户抽一台手机或平板电脑,不必无缘无故。 谁能预料到通常的宣传活动在骗子的包装中改造后变成了欺诈。 另外,托儿向“幸运”的当选者炫耀和祝贺,把假当选当成真事,这实质上给了客户“迷魂汤”,让客户感到错过了机会。
另外,手机1,2,000,预约费用4,500,这样的操作似乎不合理,但在“费用返还”的包装下,容易失去评价力。 如果顾客手头不方便,可能拒绝领取奖品,骗子早就租了第三方费用借出平台设计应对措施,看信用点看起来是为了换手奖,但暗中为借出提供服务,一个网络
欺诈后,调查和处分容易陷入僵局,与由于一些客观原因调查取证变得困难有关。 比如骗子撒谎“闪光灯”,“短平快”,他们承包商店,做生意一段时间,骗一点人后卷被子出去,换个地方,换个颜色再应用。 他们是善变之身,客户发现受骗后回到理论上,往往有商店,但人们改变刻度盘,找不到维权的对象,即使监管部门来了,找这些骗子也需要很多时间和精力 没有执法彻底的决心和好的做法,当然容易陷入僵局。
但是,欺诈和打击欺诈,本来就是竞争,如果调查取证等课题不能解决,骗子就会越来越猖獗,很难保障顾客的权益。 严惩骗子,执法不仅要冷酷,而且要巧妙。 店铺倒卖迅速,找骗子有一定障碍,但承包商有合同,商业交易有资金,利用第三方费用贷款平台进行欺诈,钱也有具体流程,很难深入这些线索扣押骗子。
客户不仅是直接受害者,而且置身现场,掌握第一手资料,作为权益维护的第一负责人有条件。 加强欺诈防范的普及,大幅度提高客户的识别和防范能力,抛弃贪婪廉价的心理,使客户更好地避免类似费用陷阱。 但是,客户是一个巨大的群体,不能让各客户步调一致地提高欺诈防止能力,管理和防止这种欺诈。 此外,监督管理和打击必须继续进行。 欺诈千变万化,但如果立即更新监督管理方法,就有办法解决僵局。
标题:普法:“预存话费送手机”街头骗局猖獗,别让骗局又连着僵局 地址:http://www.leixj.com/pf/2020/1227/199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