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抄报向网民提供全面及时的法治资讯,内容覆盖国内外突发新闻事件、法治新闻、大案要案、社会万象、检察新闻、立法司法、反腐倡廉等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普法 > 普法:银行里的个体金融新闻“漏洞”怎么堵

普法:银行里的个体金融新闻“漏洞”怎么堵

来源:网络转载日期:2020-12-25阅读:

本篇文章1925字,读完约5分钟

□新华社记者兰天鸣胡洁菲

5月9日,银保监会顾客权益保护局于去年3月,中信银行未经顾客本人授权向第三方提供个人银行账户交易清单,违反存款人保密的,涉嫌违法,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对中信银行开始立案调查手续,严格依法

普法:银行里的个体金融新闻“漏洞”怎么堵

给钱就能“拉银行的流水”吗? 银行等金融机构还存在那些个人新闻保护不完备的地方吗? 我应该怎么堵? 新华社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付钱拉银行的水”真的是假的

据记者调查,现在网络平台个体的“银行流水”新闻售价为600元到5000元,查询期为1个月到12个月,期限越长价格越高,买家只需提供查询对象身份证号码即可查询。

普法:银行里的个体金融新闻“漏洞”怎么堵

qq的“杨大”卖方告诉记者,在销售的各种个人新闻中,“银行流水”等金融新闻是最有价值的。 他说,做这项工作的人在银行等金融机构“有人”。

记者咨询了中国审判文件网,发现银行“内鬼”参与个人金融新闻倒卖并不少见:中行无锡分行职员唐某利用员工的便利,通过电子邮件将该公司在服务提供过程中获得的5万余条公民个人新闻 建设馀姚城建支行行长沈某某,向别人提供该行受理的贷款客户财产新闻共计127条以吸引业务。

普法:银行里的个体金融新闻“漏洞”怎么堵

由于卖方经常要求“预付后查询”,记者发现所谓的“侦探企业”骗钱的情况也不少。

名为“百胜私立侦探企业”的卖方向记者表示可以以600元的价格查阅某股票银行顾客的消息。 记者支付了一部分存款后,卖方宣布40分钟左右将发送相关流水新闻。 大约25分钟后,记者发现自己被卖方“拉黑”。

普法:银行里的个体金融新闻“漏洞”怎么堵

银行有个人金融新闻保护的陷阱

年以来,有关部门发现并通报了金融等重要领域的新闻系统和安全管理不完善,在各行业内部逮捕了涉嫌违反者的3000多人。 但是,根据记者的调查,发现现在的银行等金融机构还有一点风险。

普法:银行里的个体金融新闻“漏洞”怎么堵

因为违反“拉拢顾客”“业绩冲击”而泄露顾客新闻的一部分银行“潜在规则”。 浙江某农村信用社一线柜员张先生告诉记者,银行内部只有一线柜员有权查询顾客流水和其他新闻,并且查询需要其他员工共同认可,系统自动留下痕迹。

普法:银行里的个体金融新闻“漏洞”怎么堵

“但是,如果行长级别的领导要求以业务需要为名义的顾客的流水进行查询导出的话,架子上的人往往很难拒绝。 为了“笼络大宗顾客”,私引别人的流水,在银行也不是秘密。 ”。 张先生说。

普法:银行里的个体金融新闻“漏洞”怎么堵

银行内部统制的不完备使顾客新闻流传到了“黑市”。 在广州某银行工作的一线柜员周先生说,该银行柜员可以在客户半年内自由看到交易流水,不需要授权。

普法:银行里的个体金融新闻“漏洞”怎么堵

记者还了解到,现在有些银行对记录顾客新闻的纸质资料保护不足,不能及时销毁或失控流出时会发生。 有些“上云”的资料,由于操作规范的执行、监督不严格,新闻泄露风险可能会大幅度提高。

普法:银行里的个体金融新闻“漏洞”怎么堵

有些银行app涉嫌过度权利导致新闻风险上升。 记者随机测试了多家银行app,其中发现不同程度的“引导”顾客有获取手机新闻权限的权限,不同意其隐私条款就不能继续采用。

普法:银行里的个体金融新闻“漏洞”怎么堵

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法治国际中心高级研究员臧雷表示,根据相关国家标准,金融贷款类app可获得的最小权限范围是存储权限。 组织应该尽可能遵守最小的权利,尽量避免存储权限以外的权限影响客户采用app的重要功能。

普法:银行里的个体金融新闻“漏洞”怎么堵

一家银行的风控部门的员工对记者说,现在很多银行app都涉及技术外包合作者,评选时尽管对合作公司的背景、安全性有一定的考虑,但合作公司的部分员工泄露消息的风险依然不少

普法:银行里的个体金融新闻“漏洞”怎么堵

需要加强保护提高“法律+技术”的保护力

怎么才能堵住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个人新闻安全漏洞?? 中国人民银行某省级分行的员工建议,对问题严重的银行必须追究其法律责任,不能仅仅是“内部解决”。

普法:银行里的个体金融新闻“漏洞”怎么堵

专家说,目前中国有些法律法规的规范性文件涉及个人金融新闻的刑事保护、内部控制制度的保护和技术规范,相关立法还在推进中。

2月,中央银行和全国金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布了个人金融新闻保护技术规范,对金融机构保护个人金融新闻提出了规范要求。 《个人金融新闻(数据)保护试行方法》也将在征求意见后正式发表。

普法:银行里的个体金融新闻“漏洞”怎么堵

年12月发布的《中国人民银行金融顾客权益保护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要求金融机构应建立健全的顾客金融新闻保护机制。

年5月,两高发表了侵犯公民个人新闻刑事案件的相关司法解释,非法获取、销售或提供财产新闻的50条以上为“侵害公民个人新闻罪”“情节严重”,“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

普法:银行里的个体金融新闻“漏洞”怎么堵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数字经济与法律研究中心主任王庆华说,目前的个人新闻侵权民事救济机制依然着眼于弥补实际损失,对故意侵权者形成法律上的强有力约束是困难的。 建议非法披露别人的消息,对故意侵犯别人新闻权利的行为设定最低赔偿金额,提高处罚力度。

普法:银行里的个体金融新闻“漏洞”怎么堵

上海段和段律师事务所律师刘春泉在银行自己和第三方合作企业在个人金融新闻的收集、传输、维持、痕迹的全过程管理中,筛选了可能发生的泄露风险点,包括防火墙、身份认证系统、数字

标题:普法:银行里的个体金融新闻“漏洞”怎么堵    地址:http://www.leixj.com/pf/2020/1225/19325.html

最近更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