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张维为:中国崛起与文明型国家的逻辑
本篇文章1965字,读完约5分钟
年12月19日至20日,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和中国光大集团共同举办的光大·; 世纪中国论坛在香港召开。 注意者网应邀参加。 这次论坛演讲者林毅夫教授、史正富教授、陈平教授、张军教授及张维为教授等就中国经济回顾与前瞻、中西文明模式等重要议题进行了演讲。 注意者网在这里整理。 以下是复印原稿。
我演讲的主题是中国的崛起和文明型国家的逻辑。
我认为中国的崛起在国际比较中看得更清楚。 我们可以把世界国家分为三类。 第一个是快速发展中国家,第二个是转型经济国家,第三个是发达国家,如果把过去35年的中国和这些国家进行比较,我们可以得出一点结论。
中国的崛起在国际比较中变得更清楚
首先,中国与快速发展中国家相比,取得了超过其他快速发展中国家总和的成绩。 迅速发展中国家的最大挑战是消除贫困。 过去30年来,根据联合国的统计,世界贫困的80%左右在中国被消除了。 即使把印度、埃及、巴西、南非这些大的快速发展中国家的成绩加在一起,中国的成绩也不大。 现在我国提高了扶贫标准,贫困人口又增加了一亿多人。 但是,从国际比较来看,事实上不仅仅是看现金收入,而是看收入和财产。 中国是世界上经历过为数不多的土地改革的国家,我们的农民有土地,有房子。 如果我们计算这些,我们贫困地区的很多农民如果去印度和埃及,怎么属于中产阶级?
第二,与转型经济国家,特别是前苏联、东欧、中亚这些旧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比较。 基本结论也一样。 也就是说,我们整体的成绩超过了这些国家的成绩总和。 一个简单的数据是我们的经济在前30年从1978年到2009年增加了18倍。 在相合期,俄罗斯、东欧、中亚几乎是1倍。 改革开放前,苏联的经济规模比我们大,现在俄罗斯的经济规模只有我们的四分之一,而且俄罗斯的产业结构与苏联时代相比,没有太大的变化,第一依靠能源和军事工程,中国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大
第三,与发达国家进行比较。 我们国内很多人说啊,中国和发达国家的差距还很大。 我在西方,在法国、瑞士生活了20多年,回到上海已经一年多了。 我经常比较。 其实我们有很多地方走在他们前面。 比较一下上海和纽约吧。 上海的硬件已经全面超过了纽约,无论机场、港口、码头、高铁还是地铁,都是完全不同世代的作品。 在软件方面也可以进行比较。 例如,人均寿命,上海比纽约高4岁,上海82岁。 我们城市的治安比纽约好好几倍。 我们的婴儿死亡率也比纽约低。 事实上,我们是整个发达板块,人口已经和美国同等,可以和发达国家相比。 我们不是说全方位好。 我们还有很多问题,今天的中国确实没有必要仰望西方。 我们应该俯瞰西方。 当然,也不需要俯视人。 我们虽然有点不如人,但是确实在很多地方做得比别人好。 这给了我们自信。
我建议用别的方式解读中国的经济实力。 我自己搞政治学,刚才发言的是经济学家。 我从政治角度谈谈自己的看法。 我建议用这三种方法解读中国的实力。 一个把中国分成两大块,一个称为发达板块,或准发达国家板块,一个称为新兴经济体板块,在这两个板块之间形成了高度的良性互补和相互作用。 我认为这是中国迅速崛起的关键。
第二个是使用购买力平价( ppp )。 刚才很多学者引用了安格斯·麦迪逊( angus maddison )的统计。 我们现在正式的汇率统计是2010年中国经济规模超过了日本。 但是,根据麦迪逊的算法,按购买力平价统计,其实1992年中国经济规模赶上了日本。 所以他当时预测中国的经济规模到了年就应该超过美国。 包括现在的主要国际组织、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几乎都有同样的观点。 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在奥巴马任期内,5年内,中国经济规模应该超过美国。 不是购买力的平价,根据官方汇率的做法,如果包括每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的3%-5%,在10年内,也就是习大任期内,中国经济规模应该会超过美国。
第三,我想你会喜欢国人的住宅。 这非常重要。 今天,中国国内的人们对房价有很多抱怨,但事实上,很多中国人已经经历了财富革命。 因为他们大多有自己的房子。 刚才张军教授使用的数字是住宅拥有率85%。 我见过的最低估计也是75%。 现在很多年轻人买不起房子,但他们的父母几乎都有房子。 独生子女政策意味着这些房子今后也会传给他们。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他们也不是穷人。 和其他问题一样,在住房问题上,我主张先肯定再改善,也就是肯定自己的成绩,然后自信地处理存在的问题,中国的问题都说清楚,中国的问题都解决了。 我在上海经常坐出租车,和出租车司机聊天,大部分40岁以上的房子。 他们的净资产至少是200万元,甚至是300万元。 他们当然比50%的美国人富裕,比50%的欧洲人富裕,但他们认为自己是弱者。 总之,如果统计中国人的不动产,中国的排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标题:热点:张维为:中国崛起与文明型国家的逻辑 地址:http://www.leixj.com/gy/2021/0415/488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