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个体求助、互联网互助是否属于慈善募捐?民政部说不!网络法治频道
本篇文章2625字,读完约7分钟
年6月,安徽籍男童某某冒充长期生病没钱治疗的女大学生,在一个网络平台上发文求助,和自己另一个“大v”账号的童瑶一起唱歌,欺骗网民的爱
年8月,天津滨海新区发生爆炸事故,令人心碎。 广西杨某借此欺骗网民的同情,谎称自己的父亲死于事故,要求捐款近10万元,最终站在被告席上。
年末,“笑一笑,停下来”的复印刷把WeChat的力矩吹走了。 深圳罗某因5岁的女儿罗笑得了白血病而“求助卖文”。 之后,罗某被指炒作市场,有能力负担治疗费。 争论曾经非常吵闹。
……
类似的事情发生了,网民直言不讳地称“我感觉到同情心被挖掘出来了”。 对真正需要帮助的人来说,一定会越关闭希望的门越小。
最近,为了规范网络募捐行为,加强监督管理,民政部制定了《慈善团体网络公开募捐新闻平台基本技术规范》《慈善团体网络公开募捐新闻平台基本管理规范》(以下称《技术规范》《管理》
这两个文件规范那些问题吗? 快点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谁有资格公开募捐?
在网络公开募捐新闻平台(以下简称“平台”)进行募捐的主体是获得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团体,其他组织、个体包括平台。
◆个人怎样通过募捐得到帮助?
个体发表帮助新闻时,平台必须有序地将吸引个体与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团体对接,并进行强审查筛选。
◆如何区分公开募捐和个人帮助?
公开募捐新闻不得与商业筹资、互联网互助、个人帮助等其他新闻混合。
平台必须寻求个人帮助,网络互助不是慈善捐款,真实性必须决定将新闻供应商负责的事情告诉客户和社会公众。
◆如何保证募捐新闻的真实性?
平台需要验证慈善组织的注册证书、募捐资格证书。
平台必须在页面的显示位置发表慈善团体的全名、募捐资格证明书、募捐计划、联系方式等募捐新闻查询方法。
◆平台上有那些操作规格吗?
平台应该平等、公正地对待公开募捐活动,不能拒绝符合条件的慈善团体的服务。
平台支持公开募捐新闻的合理排名和展示,没有竞价排名行为。
◆如何管理捐款?
捐款应该直接进入慈善组织的银行账户或安全的第三方支付账户,平台不应该阻止或代收捐款。
平台必须展示公开募捐活动情况,包括受益人、募捐情况、募捐用途、剩下的财产解决方案等。 慈善组织的相关情况和捐款查询等。
◆如何保护个人隐私?
平台必须确保收集到的个人新闻的安全,防止新闻泄露、破损和丢失。
平台必须为捐助者设置隐私保护条款,并提供可选择的隐私保护选项。 如果不允许,不要公布或泄露隐私新闻。
对于受益人新闻,平台应该确认慈善机构得到受益人的授权或同意,对儿童等群体观察隐私保护,进行适当的技术解决。
◆您如何监督平台的管理?
平台履行新闻公开义务,至少每半年向公告平台的运营情况,接受社会问题。
平台设定了通报功能,接到通报后5个工作日内反馈给通报者。
平台每半年接受一次全国慈善事业主管部门的审查。 如果一年内未达到标准或违反标准累计解决两次,或发生重大社会负面问题,或发生重大互联网安全事故,应解除指定,在两年内重新申报, 涉及相关法律问题的,提交权利机关依法解决。
实际上,规范网络募捐,维持网络公益公共说服力,我国早就有法律规定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
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施行。 其中确定规定:
慈善团体通过网络开展公开募捐时,必须在国务院民政部门统一或指定的慈善新闻平台上发表募捐新闻,并在该媒体上发表募捐新闻。
任何组织、个人禁止慈善名义或假慈善团体募捐活动,骗取财产。 另外,监督慈善活动,鼓励公众暴露以慈善名义骗取财产的违法行为 。
为没有公开募捐资格的组织或个人开展公开募捐。 通过用虚构的事实等方法欺骗和诱导捐款等行为,民政部门发出警告,命令停止募捐活动。 归还违法募集的财产,对有关组织或个体处以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
另外,该法律还提到了慈善募捐的主体资格、募捐方法。 规定了公开招募相关主体的责任、具体的操作规范、个人新闻保护等。
≧《公开公开招募平台服务管理方法》
《方法》具体确定了管理对象,建立了公开募捐行为规范,确定了各部门的监督管理责任。
广播、电视、报纸和互联网服务提供商,通信运营商在提供公开募捐平台服务时,必须检查慈善团体的注册证书和公开募捐资格证书慈善捐赠财产
个人发表帮助新闻时,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服务提供者、电信运营商给公众提供风险防范提示,该消息属于慈善公开募捐新闻,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刚发布的两个推荐领域标准,还是这两个法律法规,公开募捐行为的规范越来越多,但在寻求个人帮助方面没有太大限制,不是说法律没有规范这一点。
实际上,个人发表虚假消息、发表的消息隐瞒重要事实骗取捐款的行为,可能有诈骗罪的嫌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66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大的,有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合并或者单处罚款。
金额巨大或者有其他重大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金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没收罚款或者财产。
即使不构成刑事犯罪,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5条,通过散布谣言面临最多10天以下的行政拘留,处以500元以下的罚款。
小编说,在互联网的帮助下,个人求助的声音越来越少,对慈善事业的关心度、参与度也在提高。
但是,欺诈、欺诈的发生,无疑是不断安慰网民的同情心,侵蚀网络公益的公共说服力。
我们相信只要更合规和透明,只有更好地维持公众对网络公益的信任,才能帮助真正需要帮助的人。
附件:民政部指定前13个慈善组织网络公开募捐新闻平台[/s2/]。
腾讯公益慈善基金:“腾讯公益”网络募捐平台
浙江淘宝互联网有限企业:淘宝公益
浙江蚂蚁小微金融服务集团有限企业:蚂蚁金服公益平台
北京微梦创科网络技术有限企业:新浪微公益
北京轻松采购网络科技有限企业:轻松采购
中国慈善联盟:中国慈善新闻平台
网银在线(北京)科技有限企业:京东公益网络募捐新闻平台
北京恩玖非营利组织快速发展研究中心:基金会中心网络
百度网上技术(北京)有限公司:百度慈善捐赠平台
北京厚普集益科技有限企业:公益宝
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新华公益服务平台
上海联合劝告公益基金会:联合劝告网络
广州市慈善会:广州市慈善会慈善新闻平台
(法制网社会情报中心刘博晓)
标题:热点:个体求助、互联网互助是否属于慈善募捐?民政部说不!网络法治频道 地址:http://www.leixj.com/gy/2021/0323/427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