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久病未必成医 老年人凭经验用药隐患多
本篇文章1719字,读完约4分钟
【现象】一个人的处方吃了很多年,被“忽悠”迷信健康食品,老年人根据经验买药让孩子担心。
【对策】专家警告说,病情不同,采用药物也不同,吃药必须遵从医生的指示。 不能用健康食品代替药物。 我不会耽误病情。
身体不好的话,老人会根据经验自己买药。 老年人吃药带来的后果不容忽视。 现在社会上出现了“钱多吃药”的奇怪现象,很多年轻人都很担心父母的健康。
老人以“经验”吃药的家人头疼
路过药店去买药,家里到处都是药,身体不好,自己吃药……住在丰台区的张先生这些药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她女儿,说了也不听,也不听忠告,困扰着女儿。
“妈妈身体不舒服,自己找药吃了,没去过医院。 我们在家叫她“张老师”。 爸爸最厌烦妈妈的是一到药店就去买药,总之就是不请假。 ”。 据张先生的女儿说,母亲今年58岁,患有高血压和冠心病,10年前接受过心脏支架手术。 应该听从医生指示的她很少去医院检查,不仅身体不舒服,还自己开药服用。
令人担心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张有很多小缺点,女儿劝她去医院,她决不去。 另外,家人说自己身体最清楚,她买的药没问题。 “几年前开的处方,我以为服用后效果很好,现在几年过去了,感觉身体不舒服,她就决定按照那个处方开药,但也可以不对症下药。 ”张先生的女儿说。
同样的问题也发生在刘平(假名)身上。 刘平家住在东城区景山东门,今年70岁,为了治疗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刘平总是吃药,每次吃五六种,但血糖、血压、血脂控制不太理想。 老伴让他去医院,他总是说很麻烦。 直到有一天刘平头晕得厉害,测量血压还有180/100 (米莉·马尔罕),急忙急诊就诊,医生问她吃了什么降压药。 他说他看到老伴吃的降压药被进口了,自己决定把药换成进口药。 药也吃了,为什么血压高?
健康食品必需品的血糖值越高
像小张和刘平这样喜欢吃药的老年人不少。 有些老年人除了生病还吃药。 健康食品会成为“祛病强健”的必需品。
住在东城区灯市口的张强(化名)今年62岁,被诊断为糖尿病,有5年余地,血糖一直无法控制,但最喜欢吃点心。 但是医生说血糖太高不能吃。 张强为这件事忧郁,某新研究的健康食品特别不可思议,听说吃点心也能降血糖,这在他心里可以说。 马上买一些疗程的药,医生给他开的降糖药停了,一边吃健康食品一边吃点心,很舒服。 但是最近张强全身无力,不喜欢吃饭,觉得最喜欢的点心也没意思。 还有,我以为嘴是干的。 人一天比一天虚弱。 孩子们赶紧带他去医院,测量血糖。 30毫摩尔/升以上。 吓了老人一跳,他一直想吃健康食品。 因此,老人很忧郁。
如何正确服药? 专家醒来
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随着年龄的增长,更多的疾病出现在老年人身上,吃药已经成为理所当然的事件。 但是,药到底应该怎么吃呢? 健康食品可以代替药吗? 老年人应该吃药观察什么? 北京市隆福医院老年病科主治医生王爽对老年人不能轻信保健品的普及,保健品不是药品,有病也要去正规医院治疗,不能用保健品代替,不耽误病情。 另外,每个人的病情不同,合适的药也不同。 医生会根据病情提出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我不能自己随便换药。 请听从医生的指示。
关于服药,王爽提出了一些建议。
服药时间:服药其实有很多讲究。 有饭前吃的药,也有饭后吃的药,也有吃的药,也有嚼着吃的药。 比如拜见阿司匹林,很多老年人认为阿司匹林伤了胃,饭后吃,其实阿司匹林是肠溶性片,不被胃吸收,到了肠才吸收,所以必须空腹服用,不要延长在胃内的停留时间。
服药需要规则:因药物不同,服药次数不同,一天一次,一天三次,甚至一周一次,不同药物的作用时间不同,因此服药次数和时间不同,需要正确规则地服药。
严格遵从医生的指示:有些人服药自己主张,迷信进口药,认为吃进口药就行了,其实最合适。 医生根据病情进行个性化治疗。 所以,你可以按照医生的指示做更好的治疗。
复查要定期:不是以吃药为目的,重要的是治病。 病情不一定,还有一些药物有副作用,定期复诊检查非常重要,医生定期监视以保障安全用药,根据病情变化随时调整用药。
预防更重要:许多疾病是不可逆的,预防胜于治疗。 定期体检有助于老年人早期发现问题,早期处理问题。
文/慕晴翔伟
标题:热点:久病未必成医 老年人凭经验用药隐患多 地址:http://www.leixj.com/gy/2021/0314/40454.html
上一篇:热点:罕见病用药进医保之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