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动力电池暗战新能源车定价权
本篇文章6451字,读完约16分钟
带编辑者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国汽车市场已经成为许多国内外动力电池公司互相残杀的主要阵地。 电动汽车技术高速发展,动力电池占整车价格的1/3的事实不变。 因此,动力电池决定了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水平和方向,谁掌握了动力电池,谁掌握了电动汽车的定价权和产业主动权。 在这一最硬核的竞争中,中国汽车产业能否战胜新能源时代是中国汽车产业走向新高度的关键。
动力电池反复加速
从刀片电池到无钴电池、石墨烯电池,中国动力电池的快速发展路径越来越实用、多元、前瞻性。
动力电池技术之争重新开始
最近,国内两大动力电池制造商宁德时代和比亚迪的隔空“互怼”成为焦点。
这场争论的源头始于3月29日。 当天比亚迪正式发表了刀片电池技术,高度主张刀片电池具有安全性能好、循环寿命长、能量密度高等特点。
与客户最关心的电池安全问题相比,BYD公布了业界最严格的被称为电池安全针刺试验的三种动力电池针刺试验的结果:三元锂电池发生剧烈燃烧,表面温度超过500℃。 磷酸铁锂批量电池没有火灾,但产生大量的烟,表面温度为200℃到400℃; 另一方面,刀片电池在针刺试验中没有火,没有烟,表面温度只有30℃到60℃。
比亚迪根据这项声明,这个结果表明刀具电池完全摆脱了以前可能会发生动力电池的“热失控”噩梦,在安全方面具有卓越的特征。
很明显,比亚迪的话意味着刀片电池安全,三元锂电池危险。 对此,作为国内三元锂电池的主要制造商,宁德时代已经坐不住了。
5月11日,宁德时代的曾冀群会长说:“电池安全和电池滥用测试是两回事,但也有人认为滥用测试的合格等同于电池安全。”
曾毓集团所说的“滥用测试”不是字面理解的“任意、滥用测试”,而是作为电池测试一环的专业用语,需要证明包括针刺测试和压迫测试。
接下来,宁德时代于5月22日和5月23日分别发布了两个视频,回应比亚迪“三元锂电池针刺测试不安全”的含蓄,主张已经掌握了三元锂电池通过针刺测试的技术。
有趣的是,比亚迪也丝毫没有示弱。 5月24日,BYD汽车销售企业副社长李云飞在微博上表示,针刺实验的难度高于攀登珠峰,其核心目的是通过使电池短路,注意电池的热失控状况,制定更完全的安全防护措施,而不是为了使电池短路。
5月25日晚,宁德时代政府发表了“关于动力电池标准的一点认知”一文,从三个方面再次予以反击:观念上,整车厂对安全的共识已经从单体安全转向了系统安全。 在技术上,电池组水平有了更优化的安全处理方案,单电池针刺测试的实际诉求已经不存在了。 现在,新国标取消了单体独立项目的针刺测试要求,只作为单体热失控的触发条件使用。 也就是说,针刺考试“过时”了。
技术之争背后的市场暗斗
宁德时代的ctp(cell to pack )技术路线主要基于高镍三元锂架构,其核心是减少模块数量,直接由多个大容量单元构成标准化电池组,灵活层叠标准化电池组,更大的电 另外,在充放电倍率不变的情况下,宁德时代的ctp技术只要使用简单的串联结构,就能输出和接受更大的电流,动力更强,充电更快。
比亚迪的刀具电池基于其擅长的磷酸铁锂技术,电池单元也同样大容量进化,但单元的形状更扁平狭窄。 因为比亚迪将其形象命名为“刀具”。 刀片电池的能量密度估计为180wh/kg左右,处于现在的主流水平。
业界普遍认为宁德时代的三元锂电池和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各有千秋。 不管最后争论的结果如何,技术“互怼”的背后是宁德时代和比亚迪两大动力电池巨头之间的市场暗战。
现在宁德时代是中国动力电池行业主要的三元锂电池制造商。 数据显示,全年磷酸铁锂电池装机份额为32%,三元锂电池为62%。 在磷酸铁锂时代,宁德时代的市场份额与比亚迪、国轩高科无差别,由于三元锂电池技术的积累,宁德时代的市场份额年反超比亚迪、国轩高科,成为国内动力电池领域的领头羊。 年中国动力电池的装机量中,宁德时代的份额为51%,比亚迪为17.3%,国轩高科为5.3%。
但是随着动力电池业务独立,推出刀片电池,供应给第三方主机厂,比亚迪开始有意挑战宁德时代的市场地位。
有观点认为,在日韩电池公司再次进入国内,整车公司基于自主的想法向其他电池公司倾斜(包括控股电池公司)的许多复杂状况下,宁德时代的“一家独大”风景再也没有回来。
动力电池市场群雄逐鹿
现在三元锂电池依然是动力电池市场的主流,但这并不意味着三元锂电池依然能夸耀未来。 实际上,整个动力电池领域没有停止发掘新材料和新技术,更高的能量密度和更安全的性能一直是公司试图平衡的两个命题。
5月18日,从长城汽车动力电池制造商蜂巢能源中脱胎,正式发布了2种新型无钴电池,续航距离达到800公里。
作为动力电池正极材料中的重要元素之一,钴不仅能稳定材料的层状结构,还能提高材料的循环和倍率性能。
特点不少,但钴的价格太高了。 因此,面对日益增加的价格,世界电池供应商正在探索减少动力电池中钴的含量。
蜂巢能源总经理杨红新说:“蜂巢能源改善了无钴层状材料锂离子的混合和循环寿命的问题,达到了规模化应用的阶段。”
据说从明年下半年开始,蜂巢能源的2种无钴电池将陆续批量生产和应用于长城汽车的新能源车产品。
更令人兴奋的消息是,根据来自广汽新能源的消息,广汽新能源的石墨烯电池终于从实验室走向了实车应用,安装在广汽新能源的钢铁车上。 在该“超级快速充电电池”搭载实车后进行的充电测试中,8分钟可以将电池充电到85%,充电时间相当于以前传达的燃料车的加油时间。 但是,广汽新能源没有公布相关技术的细节,该新电池的石墨烯是主要材料还是作为添加剂出现依然犹豫不决。
从刀片电池到无钴电池、石墨烯电池,今年以来,动力电池市场可以说是群雄逐鹿,但在业界,无论电池技术路线如何变化,其根本目的都是加快电动汽车的充电,安全地行驶到很远的地方。
对此,波士顿电池工程和战术企划副社长的致敬文学说,动力电池是系统工程,孤立地谈论技术路线和安全是没有意义的。
浙江吉利研究院新能源监督张剑锋认为,电池技术路线最终需要与整车公司、电池公司及上下游配套公司结合,制定合理的动力电池快速发展路线。 因此,我们需要合理地看待所有的技术路线,做出合理的市场初步判断。
很明显,和新能源汽车一样,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动力电池领域的快速发展路径越来越实用,具有多元化和前瞻性,动力电池的哪个技术最终能获胜似乎并不那么重要,在不久的将来有一系列新技术
动力电池领域集中在头部公司
85%以上。
但是,三元锂电池存在的价格高、不稳定等问题也困扰着新能源汽车的迅速发展。 从2010年开始,随着补助金的逐步退出,市场上再次观察到安全廉价的锂电池。 许多汽车和电池公司没有放弃磷酸铁锂电池的开发,随着技术的提高磷酸铁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大幅度提高,价格进一步下降。 现在,宁德时代、比亚迪、特斯拉等国内外公司正在加速磷酸铁锂电池的配置,研究开发重点放在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延长电池寿命、提高安全性能等方面。
随着刀片电池、蜂窝电池、夹层结构电池组等一系列新的磷酸铁锂电池结构的革新,磷酸铁锂电池逐渐呈现出复苏的趋势。 锂电池市场的产品结构也在变化,磷酸铁锂电池再次开始占领车辆用动力电池市场。
业界专家表示,使用磷酸铁锂电池是多家车企应对补贴倒退,迅速降低电动汽车价格的重要手段。 我国已经延长了补助金的时间,补助金的金额继续下降,车企必须事先做好准备,但使用磷酸铁锂是目前比较有效的下降手段之一。
区域集中度正在提高
随着市场对锂电池低价化和技术性能的要求不断提高,国内动力电池产业的集中度也在提高,马太效应出现,几家头部公司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 年,国内的动力电池公司有150多家,但年末只剩下40多家,近70%的动力电池公司被淘汰了。
很明显,动力电池产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公布的数据显示,年中国动力电池装车量累计在6200万千瓦以上,其中宁德时代的电池装车量达到3200万千瓦时,市场份额接近51%。 曾经的“动力电池一哥”比亚迪现在的市场份额只有20%左右,比如国轩高科、力神电池、亿纬锂能源等其他动力电池公司所占的市场份额更小,与前两者相比并不容易。
除此之外,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我国已经成为许多海外动力电池公司互相残杀的主要阵地。 以日韩为首的很多海外动力电池公司进入中国市场,松下、lg化学、三星sdi等占据的市场份额很多。
为此,5月9日浙江省湖州市南太湖新区人民法院发表了破产清算公告。 浙江省招商动力企业一度名列全国前三,破产清算,成为今年第一家倒闭的动力电池公司。
中国化学物理电源领域协会表示,动力电池市场具有很大的诉求,但领域竞争加剧,领域整合继续进行,进入了快速洗牌阶段。 随着国家政策的深度调整和补贴的迅速后退,动力电池市场更集中在头部公司。
□记者李志勇北京报道
由于促进汽车支出和“新基础设施”等政策,国内动力电池产业呈现上升趋势,中外公司频繁增加对动力电池行业的投资。 此外,随着市场环境的一些变化,动力电池领域的竞争加剧,产业集中度大幅度提高,马太效应变得明显。
动力电池成为新风口
受补助金大幅后退等影响,去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都下降了。 新年结束后,突然新冠引起的肺炎疫情,也影响了新能源汽车的销售量。 但是,作为新能源汽车的上游产业,动力电池产业以相反的势头上升。
数据显示,年第一季度,动力电池产业链投扩建项目投资额超过1850亿元,其中锂电池行业总生产能力超过100gwh。
据悉,今年以来,宁德时代、国轩高科、利天万世、格林美、恩捷股份、德方纳米、丰元股份等十余家动力电池公司进行了投资扩产。 其中,电池项目产能规模超过5000万千瓦的,正极、负极、隔膜等电池材料项目的投资规模也不小。
一方面分析其原因,另一方面各大型汽车企业的再生产和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密集推出的汽车支出促进政策推动了汽车市场的变暖,上下游产业都对未来国内汽车市场特别是新能源汽车的迅速发展持乐观态度。 另一方面,国家提高了新的基础设施投资力,极大地促进了动力电池产业的迅速发展。
受疫情影响,过去4个月动力电池的累计产量比上年大幅减少,但从4月的数据来看,动力电池的总产量与上个月相比有上升趋势。 数据显示,4月,中国动力电池产量达到4.7gwh,环比上涨5.5%。 从动力电池的采用情况来看,4月我国动力电池的装车量为3.6gwh,比上个月上升29.5%,与上年相比减少幅度持续变窄。
目前,动力电池领域已进入爆炸期。 全世界动力电池的出货量从每年的13.8gwh上升到每年的116.6gwh。
一家机构预测,今后5年,世界动力电池领域将持续快速增长。 2025年全世界的安装机量可以达到850gwh,对应市场空间可以达到6000亿元。
产业结构出现了新的变化
目前常见的动力电池路线首先有三元锂电池技术路线和磷酸铁锂电池技术路线两种。 磷酸铁锂电池具有安全、稳定、价格低等优点,早期被用作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 之后,随着新能源汽车补贴对电池能量密度等指标的要求越来越高,三元锂电池在其循环寿命和续航能力等方面成为动力电池市场的主导,市场占有率逐渐提高。
德系三大车企业频繁获得中国电池巨头
□记者傅勇北京报道
高质量动力电池供应商的生产能力不足成为车企业加速电动化布局的障碍。 为了保证稳定的动力电池供应,德系三大车企业越来越接近国内的动力电池制造商。
大众进入国轩高科
5月29日,大众集团宣布,以投资约11亿欧元(约人民币87亿元),通过转换和募捐增资的方法,持有国轩高科4.4亿股,成为其第一大股东。 如果顺利得到监管部门的批准,这笔投资交易预计在年底完成。
资料显示,国轩高科是中国第三大动力电池生产公司,在磷酸铁锂电池行业具有技术特点,目前磷酸铁锂单体能量密度190wh/kg的产品升级已完成。
除了国轩高科,大众集团还宣布投资10亿欧元(约人民币79亿元),获得江淮汽车母企业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50%的股份,将江淮大众股份增收至75%。
大众集团表示,拥有国轩高科股份,为加强电动汽车本土化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年末,大众集团推出了全球电动化战术。 根据计划,未来10年企业将在世界上销售约75种电动汽车型和约60种混合动力汽车。 到2025年,大众电动汽车在中国的年销售额将达到150万辆。
由此,大众集团对动力电池的诉求迫在眉睫。
在业界,大众集团在动力电池技术中积累不多,但认为控股国轩高科可以弥补这一缺失。 另外,国轩高科一直是江淮汽车的主要动力电池供应商,在实现了对两者的投资后,大众新能源业务的开展将更加顺利。
戴姆勒的意图是利用技术
有趣的是,收购了大众集团和几乎国轩高科,另外一家大型德国车企业戴姆勒也播放了美孚技术的消息。 据报道戴姆勒计划投资中国动力电池公司的美孚技术,参与后者的ipo (首次公开募捐),维持动力电池供给的稳定。
美孚技术于5月20日注册为科创板,此次ipo计划在本季度举行,预计每年募集约34.37亿人民币,用于每年8gwh的锂离子动力电池项目和补充运营资金项目。
戴姆勒也和大众集团一样,把电动汽车视为重要的快速发展行业。
年9月,戴姆勒发布了“2039愿景”。 其中建议到2022年欧洲市场实现车辆生产的碳中和。 到2030年,电动汽车型必须占世界新车销量的一半以上的份额。 到2039年,奔驰将停止销售以前传给内燃机的轿车。
5月25日,戴姆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梅赛德斯奔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康林松再次确认了这个愿景。 他说:“如上所述,我们必须站在整个产业链上全面思考,涵盖供应链、生产和运营、产品等所有维度。”
很明显,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戴姆勒的势头需要稳定的动力电池供给。
目前,美孚技术最符合戴姆勒方面的诉求:另一方面,美孚技术在国内是前十大动力电池供应商,质量和质量管理完全可以满足戴姆勒的生产诉求。 另一方面,美孚技术也是国内软包三元动力电池行业的领先公司,戴姆勒现在的动力电池供应商韩国lg化学、ski都使用软包技术路线,与美孚技术有高度的技术整合性,便于车型开发。
因此,戴姆勒和美孚的技术没有正式表现出来,但在业界,双方的下一次资本合作在于情理之中。
宝马蜂巢的能量和“牵手”的可能性
在三大德国公司中,大众和戴姆勒已经以资本合作的形式进入中国的动力电池市场,剩下的宝马将采取什么样的行动备受关注。
宝马和国网电动汽车企业6月3日在北京正式签订合作协定,双方以三个行业为中心深入合作:一是加强充电技术创新合作,推进大功率充电、即插即用充电等先进技术宣传应用,开展相关技术标准的制定 二是加强充电服务合作,为电动汽车车主提供方便高效的充电服务,建设“宝马+国网”充光储存一体化示范网站。 三是共同推进在从电动汽车生产到回收的整个生命周期中采用清洁能源。
事实上,宝马在新能源车行业一直保持着较快的节奏。 根据计划,宝马到2023年将在全世界提供25种纯电动或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 除此之外,宝马预计到2025年将在科学技术的开发和创新上投入300亿欧元以上,电动移动和数字化将占这些投资的大部分。
关于动力电池方面的布局,华晨宝马汽车有限企业总裁兼CEO魏岚山德表示,华晨宝马以新能源为重点的沈阳研究开发中心再次扩建。 “不久,我们将迎来动力电池中心的二期开业,那里将成为生产第五代BMW动力电池的大本营,为即将上市的纯电动汽车型bmw ix3提供电池。 ”。
现在宝马在宁德时代和三星SDI的合作一直很密切。 但对宝马来说,蜂巢的能量可能是另一个好选择。
前几天,从长城汽车分离的蜂巢能源正式发布了nmx无钴电池,成为世界上第一家成功开发无钴电池的公司。 长城汽车在宝马和蜜月期。 这确实给双方动力电池的资本合作留下了很多想法。 (记者傅勇)
标题:热点:动力电池暗战新能源车定价权 地址:http://www.leixj.com/gy/2021/0310/39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