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中国制造的质变之道
本篇文章881字,读完约2分钟
北汽集团总经理张夕勇
面对第四次产业革命的浪潮,中国的制造只有接受变革、自主创新、开放合作、迅速行动,才能走上质量变化的道路,在未来的竞争中自主,实现向制造强国的飞跃。
中国如何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 我认为德国的“工业4.0”在启发世界工业创新方面有4点可以作为学习的参考。
首先,向新时期转型需要大中小企业的广泛参与。 德国政府重视中小企业产业的升级,通过提供技术支持、平台建设、融资支持、人才培训等各方面的服务,成为了“工业4.0”的实践者。 在我国,随着“网络+”的深入,中小企业的潜力进一步增强,“中国制造2025”的高速列车需要大企业、中小企业的“双引擎驱动程序”。
其次,开放创新和夯实机的基础必须一贯推进。 德国以失去网络快速发展先发特征的强烈焦虑全面发动“工业4.0”,如西门子通过合并集成迅速补充软件能力,从工业硬件和软件公司提供制造业整体处理方案的综合服务公司 国内制造业要正视中国制造业水平还在工业2.0和3.0之间的现实,增加研发投入,提高产品质量,促进产品升级巩固基础,配合合并整合、商业模式创新等方法加快短板补充
另外,“中国制造2025”需要更有效率的合作机构。 德国“工业4.0”从政研合作条件到协会大力推进,直到政府重组,其中领域协会的作用极为显著,主导着结构整理、路线图设计的实施、工具库开发三项重要工作而完成。 相比之下,国内虽然有协同机制,但效果需要提高,特别是领域协会的作用还不够充分。 将来,领域协会应该更加重视专业能力建设,提高协同的能动性和权威度。
最后,建立新闻基础设施是有效配置资源的前提条件。 建立了全系统终端设备、应用软件和相互间接口的标准化系统,名列德国“工业4.0”8项优先行动计划的首位。 同样,“中国制造2025”也要致力于新闻基础的构筑,发挥国内“网络+”、规模经济、产业集群等叠加的特点,实现领域和公司变革的升级。
他山上的石头可以攻玉。 面对第四次产业革命的浪潮,中国的制造只有接受变革、自主创新、开放合作、迅速行动,才能走上质量变化的道路,在未来的竞争中自主,实现向制造强国的飞跃。
标题:热点:中国制造的质变之道 地址:http://www.leixj.com/gy/2021/0304/38374.html
下一篇:热点:“斗鱼”张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