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蓝线勘察 直击中国维和官兵穿越雷区
本篇文章1210字,读完约3分钟
扫雷官兵进入通道进行青桶调查刘攀摄影
这条边境的蓝线是联合国为黎巴嫩和以色列规定的大约121公里的暂停线。 连接了300多个用于显示停止线的蓝色木桶,被称为蓝线。 根据盟军的命令,最近中国去了黎和平维持部队和多功能工兵分队的扫雷官兵,正式展开黎巴嫩南部蓝线雷区的青桶调查任务。 这也是新去黎和平维持部队后第一次进行蓝线调查。 人民网贝鲁特于10月21日最近前往中国第十九届黎巴嫩维和多功能工兵分队扫雷官兵,横跨黎边境蓝线雷区,调查蓝桶和安全通道设施情况,为下一批蓝桶的维护做好准备。
秋天的地中海畔开始变凉,清晨,扫雷官兵来到这个国境蓝线西区雷场附近,徒步走在这个“死亡地带”。 他们离开安全通道口,到达蓝线标识点,判断标识系统、蓝桶设施、现场环境,制作报告书,为下一个蓝桶的维护提供依据。
蓝线一带地势多且杂乱,到处都是地雷,因此多年来,在各种蓝桶进行作业之前,扫雷官兵首先打开了安全通道。 由于开拓时间比较长,根据气候、雨水、自然灾害等因素,多条通道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破损。
参加第二次维和任务的扫雷班长和磊走在调查队的前头,经常注意后面的战友,看到可疑之处,用地雷探测器探测,确认没有信号源后告诉别人继续前进。
和磊说:“虽然走在安全的通道上,但自古以来雨水就被冲刷,因此地表局部位移,通道外的地雷有可能被冲刷到通道内。 另外,在通道内设置地雷等情况下,为了确保安全,有必要用地雷探测器寻找可疑的地方”。
在过道篱笆上,到处都可以看到带骷髅的红色警告牌。 通道两侧常见裸体地雷,其中最近的距离离通道不到2米。
崎岖的山路坡度越来越陡,路况越来越差,茂密的荆棘堵住了调查组的道路,扫雷官兵不得不停下来,戴上手套,用剪刀打扫。 地形不好,情况特别多,遇到复杂的通道,调查队每前进一米就很困难,在陡坡的绝壁上,官兵们需要利用绳子,在光秃秃的石壁上一点一点地移动。
在调查任务的第一天,很多官兵即使穿着战鞋,小腿也受到带刺的植被的伤害,第二天,调查队穿着材质比较厚的特殊战斗服进行了作业。 但是,因为很热,中东地区经常出没毒蛇、蜥蜴、狼、野猪,官兵们在树丛中行走需要特别注意。
每天提出任务时,调查队都有武装,扛着联合国会旗负责警戒和注意的人。 在这个无人区,维和官兵不仅要面对地雷的危险和许多复杂的环境,还要警惕蓝线边境地区随时可能发生的矛盾冲突。 另外,盟军派遣意大利、加纳护卫队和当地员工,保护我在维和部队和官兵调查任务中的安全。
从通道口到最近的蓝桶标志点不到2公里,维和官兵走了1个多小时。 到达青桶的栽培装饰,官兵们对各通道的地形条件、植被状况、标识系统、包围设施和青桶状况的5个复印件,每一点进行调查评价,详细记录剩下的内容。 截至10月20日,4天内,扫雷官兵完成了45个青桶和安全通道的调查,在地势多、杂乱的蓝线雷区徒步走了50余公里。 据说该地区的蓝线调查任务预计于本月23日完成。 (刘攀,丁文栋)
标题:热点:蓝线勘察 直击中国维和官兵穿越雷区 地址:http://www.leixj.com/gy/2021/0210/34812.html
下一篇:热点:以色列再发现越境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