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湖北宜昌积极破解化工围江困局:关改搬转护长江
本篇文章1392字,读完约3分钟
马原周燕琼
在湖北宜昌市狸亭区织布街的西侧,65岁的高克新坐在木质凉亭里细数织布街今昔的变化。
从1980年代开始,很多化学工业公司聚集在附近,“空气的能见度越来越低,常年有刺鼻的气味。 ”。 高克是新说的。
年以来,宜昌亲自解决了“化工围江”快速发展的困境,以壮士断臂的勇气在长江沿线1公里内率先启动了134家化工公司“关改”。 现在化工公司搬迁到入园,长江岸线成为生态公园。 “空气变干净了,咳嗽变少了。 ”高克新说。
在一江之隔的宜都化学工业园区,工程车穿梭,挖掘机轰鸣,园区骨架加速展开。
拒绝简单的位移
“产能扩大了7倍,产品种类增加了3倍,销售范围从宜昌扩展到了长江流域。 ”作为宜昌转移入园第一批开工、第一批建设、第一批投产的化工公司,宜昌集龙环保科技有限企业尝到了转移的甜头。
去年12月,集龙环保企业积极响应宜昌化学工业转型“转移相关”升级的要求,整合三家同行公司资金自主转型,从离长江不到1公里处搬到了枝江姚家港化学工业园区。 据该企业会长胡朝晖介绍,企业年生产能源从原来的3万吨扩大到22万吨,成为湖北省最大的水解决剂生产公司,在“铁盐反应釜”等10余项专利下加入了国家高新技术公司的行列。
宜昌市经信局局长丁庆荣介绍说,预计到2025年,35家化学工业公司将转移到枝江姚家港化学工业园和宜都化学工业园,支持化学工业公司加速向绿色化、集成化、循环化、微细化、高端化转变
产业变革的升级
进入江淹新能源企业正极材料生产厂,整齐的机械臂将一个坩埚搬到高温窑炉中烧制、粉碎。
正极材料是锂电池的主要组成材料。 枝江市根据现有化学工业的特点,向下延伸产品链,引进江升锂电池隔膜、江为锂离子动力电池等项目,加上电解液、外壳等现有生产能力,初步形成锂电池产业链的闭环 枝江市以负极材料、电解液、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等项目为中心进行补链强链,谋求形成“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共生结合”的产业集群。
化工是宜昌的支柱产业,利用公司入园的机会,宜都、枝江两个化工园区加快新旧动能的转换,致力于化工新材料、高端精细化学、生物医药等产业。
年宜昌市生物医药、电子新闻、新材料、装备制造四大新兴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近40%。 其中,以仿制药为代表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迅速,拥有很多全国性影响很大的医药公司。
迅速发展循环经济。
“以前是环保的压力,但‘关闭转移’成为了优质的迅速发展红利。 》东阳光集团宜都基地副社长郭军说,企业建设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生产基地,总投资额在30亿元以上,其中环保投资达7.5亿元。 余热回收、能源消费、生产价格逐年下降,市场规模扩大。
姚家港化学工业园以“快速发展循环经济、产业转型升级”为快速发展的立足点,以三宁化工为中心形成了十余条成熟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受益匪浅。 三宁化工投入5.8亿元,购买8套环境保护在线监测装置实时监测。 该企业解决现有的废弃物、废液等废弃物进行再利用,降低生产价格。 兴发集团自主开发电子级磷酸、硫酸等产品,从“吨”到“斤”的单位发生了变化,大大减少了资源消耗。
枝江市委书记刘丰雷表示,姚家港化学工业园实施总投资额76.5亿元的16个循环化改造项目,目前完成56.95亿元的投资,占总投资额的74.4%。 循环改造项目预计将实现园区公司产品原料的互通、产业上下游的连接,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为绿色可持续快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标题:热点:湖北宜昌积极破解化工围江困局:关改搬转护长江 地址:http://www.leixj.com/gy/2021/0207/344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