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护好夏季“大水缸”确保饮水安全
本篇文章971字,读完约2分钟
安徽省肥西县环境保护局日前接到投诉称,某镇水路中流动的水质为酱油色,水面漂浮着死鱼,涉嫌从附近的垃圾填埋场浸水。 周密的调查结果确认,酱油颜色因多日高温、少雨、水路流量下降而导致水生植物腐败。 由于这条水路是饮用水源水库的补水路,相关部门立即采取了阻断污染等解决办法,消除了饮用水水源环境的安全隐患。
夏天由于高温、干旱、洪水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饮用水水源的安全风险增加,威胁城乡“大水槽”的安全。 对此,我认为有必要采取措施保护“大水槽”,让市民使用“安心水”。
首先,必须为突发情况做好准备。 夏天高温、多日干燥、特大暴雨等异常天气持续,饮用水水源受到严重污染的威胁,短时间内也会失去饮用水功能。 因此,地方政府应对比夏天更容易发生的异常事态,做好备用饮用水水源的工作,准备有无患者。 根据现实情况,合理明确备用饮用水的水源,无异常气象状况时可以作为农业用水使用。 正常饮用水的水源突然变陡,可以保证人们对饮用水的需求。
其次,制作夏天“大水槽”的生态补水。 盛夏季节,高温干燥和暴雨容易持续,饮用水水源出现“枯水期”和“丰水期”,降低水源地的自净能力,影响供水质量。 有关部门要大力移动,启动生态补水应急措施,保持仓库地区水源的正常储备量。 必须及时打捞水面垃圾、枯枝、杂草等浮游物,确保供水安全。 生态补水备用水源有困难时,平时必须与横跨周边或地区的上游市县建立供水关系,实行生态补水水源。
第三,加强夏季饮用水水源监督法。 为了进行内外结合、上下游同步监督管理,必须对一、二级保护区内的建设项目、排出口、水上旅行、钓鱼等活动加强监督管理,同时加强准保护区以外区域的污染管理。 饮用水水源是河道补水,根据输水管线的现实情况,为了加强流域管理,将补水河道两岸300米到500米的范围作为夏季饮用水水源“扩张保护区”,综合控制水源污染,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
第四,加强饮用水水源跨地区“保护连助”。 在水资源不足的地区,夏天的饮用水水源补给通常是跨越地区输送的,饮用水水源的环境规定的难度也增加了。 因此,饮用水水源保护支持跨区域援助机制,由上级生态环境部门主导协调,水源运输和受益者定期就饮用水水源保护的相关问题进行协商,共同调查污染和执法,饮用水水源受益者也不要给运输者合理的水资源费补偿
作者单位:安徽省肥西县环境保护局
(刘贤春)
标题:热点:护好夏季“大水缸”确保饮水安全 地址:http://www.leixj.com/gy/2021/0203/339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