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从“穷山臭水”到“良田美景” ——湖南一个山区贫困村的蝶变
本篇文章1010字,读完约3分钟
◆新华社记者缝纫机
近千棵桂花树被风吹起来,一片荷塘修缮映出新农居,两辆水车欢快地举起清澈的河水,游人成群……进入11月的金兴村还是一片热闹景象,村民们热情地让客人农户开心。
金兴村位于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茅坪镇,曾经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 在很多村民的记忆中,塞满深山的村庄耕地很少,穿过村庄的河沟常年漂浮着垃圾,一到夏天就很臭。 贫穷的生活长了,年轻人大多外出工作,留下老人和孩子在家。
“以前每天都看着生活,没想到一生穷困的生活有什么变化,也没有心情收拾村子。 ”金兴村党支部书记唐孝宽说。
精准扶贫开展以来,在驻村职工队伍的协助下,桥梁公路、安全饮水、农田灌溉等基础设施相继完善。 村民们统计后,将分散在各家的耕地总结成块,整理水田,种植莲根,放养鲤鱼等品种。 主要建设了200多亩水田莲养鱼基地的乡村休闲综合旅游项目成为村子里第一个扶贫项目。
今年夏天,满池塘的荷花吸引了周边县市的游客来看钓鱼。 从来没有人问津的山村是周边游客的好地方,一天可以接待600多名游客,村民的干劲更大了。
观念变天。 种西瓜和药材,养山羊和土鸡,另一个产业出现在金兴村,出现了扶贫领导。
阳光柔和地洒在田边,37岁的穷人家唐孝柱和村民摘着红茄子搬运,准备载着车送到广东。 妻子生病不能工作,两个孩子读书,以前一家生活很痛苦,他一个人打工谋生。
唐孝柱考虑到他有种植蔬菜的经验,驻村职工队伍和村干部鼓励他回村子种红茄子。 唐孝柱担心,驻村实业队队长贺友涛说“给我做饭,剩下的交给我”,让我吃了“定心丸”。 年,唐孝柱回乡种植了50亩红茄子,驻村职工队伍在东莞找到了销售渠道,最终利润15万元,唐孝柱顺利摆脱了贫困。
现在荷花鱼、林下养鸡、红茄子、石材加工、光伏发电、休闲旅游等产业在金兴村迅速发展,村民人均纯收入从每年的不到5000元增加到去年的8000余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从原来的负债数十万元增加到每年收入10
村里新修的文化广场,不仅成为村民茶余饭后散步聊天的地方,也成为村民发挥才能的地方。 村妇女联合主席杨寒娣说:“因为跳广场舞的女性增加了,我们自制的小品《八十万的母亲》还获得了县文艺会上表演的二等奖呢。”
今年夏天收获后,金兴村对穿过村庄的河沟做了“大手术”。 清除泥土,拓宽河流,修筑堤坝,购买了6艘漂流艇和8艘游船。 这个昔日的臭水沟摇身一变成为漂流项目。
“到了明年夏天,来我们村玩的客人会增加。 ”唐孝宽说。
标题:热点:从“穷山臭水”到“良田美景” ——湖南一个山区贫困村的蝶变 地址:http://www.leixj.com/gy/2021/0201/331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