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遏制餐饮浪费需要从何处发力?
本篇文章1621字,读完约4分钟
新华社北京9月10日电题:控制饮食浪费需要从哪里出力?
新华社记者鲁畅,关桂峰,田朝旭
前几天,很多部门提出了建议,呼吁尊重节约,抵制饮食环节的浪费。 记者前几天访问时发现,现在大部分客户都可以意识到在伙食费过程中不会按需浪费,但伙食费的浪费依然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特别是在商务宴会上,情况很明显。 控制饮食浪费的难点在哪里,将来如何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和诱惑? 记者进行了采访调查。
饮食浪费依然存在不同程度
记者最近访问了许多不同价位的餐馆,许多餐馆回到了瘟疫前的客流,但在热闹的景象中,发现发生了徒劳的现象。
北京市崇文门商圈每人平均100元以上的自助餐厅,桌子上有“剩下的饭菜超过100g,加价30元”的提示。 记者说,大部分客户按需吃饭,离开时留在桌子上的食物很少,但少量客户可能会在不同程度上浪费食物。 餐厅的人气很高,不管剩下多少食物,服务员都很快收拾好“把桌子翻过来”,让名次高的客人马上入座。 一个多小时的吃饭时间里,浪费三四张桌子很严重,但员工不要求收钱。
在宣武门商圈的餐厅,点菜时服务员根据菜的量和人数说:“足够吃了。 已经不够了”,善意地提醒。 但是吃完饭后,这家餐厅浪费了两三张桌子。 特别是浪费主食很严重。 因为是午饭,所以很少有客人选择打包剩饭。
访华记者从减少浪费的立场出发,也有发表了“小料理”“一半料理”“一个人吃”的餐厅,但发现只针对外卖的平台,料理的种类有限。 有些餐馆收取的包间费用比每人平均费用的合计金额高。 有点客户说因为包费盲目点菜,最终会浪费。
从现实情况来看,现在家庭和朋友聚会类的伙食费浪费不明显,以商务宴会为中心的伙食费有明显的浪费现象。 “近年来公款的吃喝受到了比较有效的抑制,但是食堂开始由公司购买。 如果能清算,在某种程度上减少浪费是不容易的。 ”“盘操作”的发起人“徐侠客”说。
演说场、无意识、“无差别钱”引起顽固的疾病难以治愈
据记者调查,饮食浪费与人民长期形成的饮食费观念、生活习惯及饮食公司整体运营水平有很大关系。
——商务宴会摆在舞台上是徒劳的。 一家公司的员工王先生说商务宴会特别讲究舞台和等级,通常每人平均300元到500元,有点高端的局会达到1000元到2000元。 “饭后杯子空了的话主宾看起来像是‘扫脸’,所以菜多了,浪费了很大”王先生有一次请客人吃饭,剩下的饭菜是三分之二,他说“商务场合也不方便打包,浪费了”
——餐饮公司的水平不同。 记者观察到中小餐馆缺乏科学管理,烹饪质量有限,浪费了。 北京市饮食领域协会副秘书长贺保贵表示,有些餐桌上整个菜都动不了。 厨师的水平可能不好。 餐厅很创新,只做融合菜,什么都有但味道不好。 没有亲手做的菜和绝活菜,顾客吃不完。 打包也不吃的话,下一步就浪费了。
——不买,不点吃就浪费家庭。 据采访中的记者介绍,中老年群体普遍节约意识高,反观青年群体不然,饮食费中对价格和数量不敏感,经常“冲动购买”的食材存放在冰箱里,生活节奏快,没有时间做饭,因此家庭环节大 “日常工作很辛苦,认为不要吃食物吃亏自己,一个人住,但是点了两份主食,吃一半就吃饱了。 剩下的菜花了太长时间也吃不下了。 ”经常点外卖的“90后”网络相关人员说。
加强立法,注视要点
北京嘉和一品公司管理有限企业总经理刘京京认为应该在加强立法和教育两方面管理饮食浪费。 “加强普法告知,对非主观故意违反行为,允许整改,不直接罚款,加强餐厅的巡回检查。 ”。
目前商务部和相关部门正在研究制定阻止饮食浪费的法规、完善饮食节约规范、赞扬节约、阻止惩戒浪费的政策措施,建立阻止饮食浪费的长期机制。
回答者还指出,法律条款应更具体确定,加强惩戒问责,发现和调查浪费行为,建立制度刚性约束力,有效杜绝饮食浪费行业的“破窗效应”。
贺保贵认为,饮食公司不能机械地、单方面地理解“节约粮食、防止浪费”的呼吁,不是采取“搓热点”的形式主义,而是在思想上重视、行动上坚定。
标题:热点:遏制餐饮浪费需要从何处发力? 地址:http://www.leixj.com/gy/2021/0128/315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