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学生在课程思政中“精术立德”
本篇文章1147字,读完约3分钟
本报(记者鲁磊)“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被称为ecmo (体外膜肺氧合机)的设备在抢救重症患者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这和我们今天的课有什么关系? 这种“高、精、尖”的医疗器械,现在80%依赖进口,国产率低……”最近,西南医科大学医学新闻和工程学院级学生的专业课上,“医学器械原理”的授课教师小鹏现在最重视“火”的医疗器械。
《医学仪器原理》是西南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也是医学大学中少数工科背景较深的专业课程之一。 年,该校全面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着手示范专业、院系建设,致力于破解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两张皮”难题。 在这个改革中,“教师难说话,学生不想听”的专业课有新的“打开方法”。
根据学校要求,各系专业课教师、学生指导员与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组成“融合式”教学团队,同时推进专业“收费课”和思政“收费课”,根据专业课的优势和学生的认识规律,“价值的形成、知识的传授”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团队使用以前传来的课程讲解、反转授课、实例分解、创新实验等多样性模型,建设课程下、线上、校外“浸润式”的学习环境,增强学生专业学习的趣味性,使学生在启发中获得知识
为了使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成为“同行”,教育团队对其中的重要问题集中进行了“难关”。 如何把“思政之盐”融入“专业之水”? 组织学和胚胎学课程思政团队建立了教学效果的反馈机制,学生也成为思政文本方案的作者,探索龙点一心式、实例插入式、主题嵌入式、讨论辩别式等系列教学方法,课程思政有温度、深度,另外 如何更紧密地贴合思政文案和专家? 口腔医学院根据专业“手脑重构”的优势,将课程思政与学生社会实践、专业实践与大学生创新创业相结合,实现思政实践与实践思政“双向贯通”,在实践中培养了学生的国家感情和工匠精神。 三年来,西南医科大学出现了许多优秀课程的思政教学团队,开发了一系列被学生迷住的精品课程资源,课程思政成为“知识传递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重要载体。 以课程思政建设为突破口,学校通过制度驱动、组织推进、项目推进,实现了全员育人“大合力”、育人过程“大贯通”、育人因素“大快速发展”。
学校聚焦专业课教师、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党政干部等学校内外6个思政队伍的建设,初步形成全员育人体系。 阶段性、专业地将爱国荣校教育、感谢励志教育、专业思想教育、医德医风教育勾结在整个育人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特色的“三季”教育,阶段性地建立了全程育人的结构。 并在课程、科研、实践、管理、服务等方面发挥育人的功能。
西南医科大学党委书记廖斌表示,学校将进一步加强党委对思政课建设的指导,加强组织协同、制度协同、团队协同,实行改善思政工作的各项创新、措施,探索“全员协同、多层次递归、十育联动”改革经验,探索学生的思政
作者:鲁磊
标题:热点:学生在课程思政中“精术立德” 地址:http://www.leixj.com/gy/2021/0124/30300.html
下一篇:热点:村小学生吃上了自助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