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北京:疏解整治进行时
本篇文章1517字,读完约4分钟
□法制网络记者王建军李松黄洁摄影报道
8月11日,正在拆除报室胡同内违章建设的门、窗户和牌匾。
7月31日,在望坛棚改项目总司令部设置的公证服务中心内,公证员为签订搬迁协议的业主进行公证。
吴阿姨(中) 7月31日因自家遗留问题,前来要求设在望坛棚改项目总司令部的“棚改之家”提供法律服务。
疏解整治后的前门三里河地区已经再现了古城的风貌。
在北京老城区,很多地方保存着有“京味儿”的老胡同,成为首都的重要风景线。 东城区报房胡同就是其中之一。 新闻房胡同与北京王府井商业街相邻,即使在保存着古都历史风貌的东城区,这里也是数不胜数的“一景”。 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这里的古风安静的地方已经没有了,民居的“开墙打洞”形成的食堂、杂货店、烟酒超市等充满了整个胡同,居民发出了不满的声音。
新闻胡同的“转变”在高速发展的北京不是一例。 杂乱的小屋和藏身之处等曾经是北京市管理的“弱点”。 年初,北京市政府决定,从年到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促进疏解整顿提高”专业行动,并发表就业计划,确定了10项重要就业任务和具体就业要求。 随之,北京各区、各部门在共同行动、多管齐下,开展了大规模的疏解整治行动。 在这个过程中,“法律”护卫成为专业行动依法平稳有效推进的有力保障。
8月11日早上,报房胡同的“拆除墙壁打孔”共同整治行动在雨中拉开帷幕。 属地东华门街道办事处联合城管、公安、工商、食药、房管等相关职能部门,对巷道内相关的72户住户和29处非法建设,集中拆除、补充共计53扇门、13扇窗户、45块牌匾。 记者在现场看到许多警卫维持秩序,对巷子实行交通管制,被录用的专业工程队工人在街道职工的统一指挥下,从巷子东口统一拆除了非法建设。 解体完成后,工人马上修补破损的墙面,尽量恢复原来的样子。 这样的事业会持续一周。
在整顿行动中,东华门法律界人士所的司法助理王树理位居团队前列,随时准备回答大众提出的各种法律疑问。
去年10月,东华门大街开始整顿“开墙打洞”。 王树理几乎每天挨家访问胡同里,违背建设,向商户宣传环境管理、租赁住房和流动人口管理等法规、政策,得到他们的理解支持。 “最初,因为工作不顺利,所以只能和律师和人民调解员一起反复访问。 违背建筑的商店们互相看着,没有人愿意先拆除。 有些不进门,有些不挨骂。 但是随着我们的普法和调解事业逐渐深入,大部分商户最后对维修行动有了理解。 ”。 王树理说。
北京市“促进和提高疏解整顿”专业行动启动以来,王树理的经验已经成为基础司法行政工作者的工作常态。 记者在今年2月初,北京市司法局发布了《服务保障“促进疏解整备”专业行动实施方案》,在市、区、镇(乡镇)及具体的疏解整备项目点,逐步成立法律服务团队,深入专业行动一线进行法律服务
在北京中心城区最大的塑料大棚翻修项目望坛棚屋翻修项目的总指挥部中,指挥部所设的“棚屋翻修之家”备受关注。 这个法律援助、人民调解、公证、信访受理、便民服务是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开放以来,每天咨询申请法律服务的居民络绎不绝。 不仅如此,与项目相关的5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内也设有棚屋改革的家人民调解委员会,居民可以在附近获得方便的法律服务。
根据北京市公布的最新数据,截至今年6月30日,“促进和提高疏解整顿”专业行动累计拆除3057万平方米的违法建设,达到了年计划的76.4%。 取缔无证无照经营3.6万户,整顿“开孔”2.1万处。 除此之外,街区的生态重建、大众基本生活服务设施的建设也在一起进行。 北京司法行政系统还推出了包括法律服务团在内的“一站式”法律服务,为解决“穿墙破洞”和违规提供了危险房屋鉴定服务、公证服务绿色通道等10项深化服务的新措施,
标题:热点:北京:疏解整治进行时 地址:http://www.leixj.com/gy/2021/0121/29223.html
上一篇:热点:海之信
下一篇:热点:荷叶上的一滴露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