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抄报向网民提供全面及时的法治资讯,内容覆盖国内外突发新闻事件、法治新闻、大案要案、社会万象、检察新闻、立法司法、反腐倡廉等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普法 > 普法:工伤先行支付还需法律支撑

普法:工伤先行支付还需法律支撑

来源:网络转载日期:2021-01-07阅读:

本篇文章1082字,读完约3分钟

冯海宁

据《劳动者日报》报道,57岁尘肺病患者的老石终于享受了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的24.7万元的工伤待遇。 这时,他被认定为尘肺病已经两年多了。 老石能得到工伤保险基金的预付真是万幸。 据相关人士透露,“申请先行支付平均需要4~5年”。

普法:工伤先行支付还需法律支撑

工伤先行支付被认为是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一大亮点。 2011年实施的社会保险法规定,职工所在的用人单位依法不缴纳工伤保险费,发生工伤事故时,用人单位支付工伤保险待遇。 使用者不支付的,由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 当天配套实施的是“社会保险基金先行支付暂定方法”。

普法:工伤先行支付还需法律支撑

法律表现表明,工伤先行支付是保障职工生命健康权利的兜风措施,部分职工发生工伤事故后,不会因医疗费问题而影响及时治疗。 也就是说,使用者不支付工伤保险待遇的情况下,错误不在职工个体,职工社会保险的合法权益依然受法律保障。 这体现了社会保险制度的人性化救济功能。

普法:工伤先行支付还需法律支撑

法律规定先行支付,作为各地的工伤保险基金,必须加快受伤员工的紧急性,解决员工的困难,通过先行支付早期有效治疗受伤员工。 但是,从现实情况来看,有些受伤的员工为了享受工作上的待遇必须等2年到4、5年。 另外,必须为此支付繁杂的价格。 据媒体报道,在一些地区,申请先行支付必须经过劳动关系、工伤认定、劳动仲裁、一审、二审等手续。 其中,有些程序对遭受点工伤的员工来说不太容易,显然增加了工伤员工的维权难度。 另外,现行制度的措施和力量范围尚未确定,因此2011年法律实施前的伤员难以先行支付。

普法:工伤先行支付还需法律支撑

有些工伤先行支付成为慢线支付,这不是员工想看到的现象,也不利于维护员工社会保险的合法权益,增加了社会消费。 因此,有必要完善现行的政策法律,使工作上的先行支付真正顺利。

普法:工伤先行支付还需法律支撑

在政策层面,目前尚未公布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实施细则的地方,必须尽快关注其他地方,简化流程,统一标准,提高效率,防止受伤的员工在先行支付申请时二次受伤 当然,在国家一级也可以根据《社会保险基金先行支付暂行方法》,与工伤先行支付相比较提出指导意见,规范地方操作。

普法:工伤先行支付还需法律支撑

在法律层面,有些学者建议建立工伤保险的预付制度,也值得立法者考虑。 特别是立法必须消除社会保险办理机构索赔难的担忧。 根据社会保险法的规定,使用者不偿还的,社会保险办理机构可以赔偿。 但是,社会保险办理机构的索赔价格高、难度高、效果差,因此有必要立法对其进行解读。

普法:工伤先行支付还需法律支撑

理想情况是严格执行社会保险法,强制所有使用者支付工伤保险费。 使用者依法支付缴费的话,当然没有先行支付的问题。 当然,在其他情况下也需要先行支付和预付驾驶。 这需要尽快建立高效、科学、规范的工伤保险早期支付制度。

标题:普法:工伤先行支付还需法律支撑    地址:http://www.leixj.com/pf/2021/0107/23936.html

最近更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