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法:取消论文“硬杠杠”是研究生教育革新之举
本篇文章1002字,读完约3分钟
肖罗
最近,中国媒体大学推出了许多研究生教育改革措施。 其中,在规范博士生和学硕生科研训练、专硕生实践训练等方面,设置了多元化学术评价指标体系,取消了硕士学生发表学术论文与学位资格相结合的陈规等措施,引起了很多关注。
研究生是否发行论文是多年来争论的老问题。 旧问题再次受到关注不是因为老调重弹,而是因为形势紧迫。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研究生教育实现了历史跨越,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研究生教育规模发展迅速。 2000年全国录取的研究生总数为10.3万人,据前几天的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显示,年间,中国在校研究生人数达到了300万人,年研究生招生规模达到了110万人。
数量的急剧增加,带来了研究生教育行业、地区的扩大和研究生培养类别的增加。 今年3月,教育部要求扩大今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向国家战术和民生行业急需的相关学科和专业学位类别倾斜,向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高校倾斜。 另外,专硕近年来以更大的加速度扩大,专硕认为小众、“低人一等”的态势逆转,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的选择。 年以来,专硕考试首次超过学硕,同时持续成长。 特别是要点在大学,适度压缩学术型硕士的规模,扩大专业硕士的规模成为趋势。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研究生的评价机制也必然发生变化,研究生发表论文才取得学位的陈规,显然不适应各种特别是专业硕士的培养方向。 通常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学术卓越,专业学位研究生要以服务国、社会诉求为方向。 很明显,很难说发表论文是服务国家和社会诉求的最好或唯一方法。
因此,前几天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届会议审议通过的《新时期教育评价改革整体方案的深化》,将不同主体和不同同学段、不同类型的教育优势进行比较,改善结果评价,加强过程评价,探索附加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 中国传媒大学打破论文与学位相结合的陈规,推进建立多立体的导师评价标准体系是研究生教育分层培养的必然措施。
当然,研究生不发行论文并不意味着不再重视学术研究。 中国传媒大学在研究生培养改革中,推进分级基本文献阅读制度,让学硕生参加论文写作训练计划,设立“学术写作”必修课,鼓励发表优良学术论文,规范学位论文实务要求,加强论文过程评价。
在现在和今后的研究生培养中,着力增强研究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重视分类培养、开放合作,培养具有研究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再比较不同学位类型的完整教育评价体系,大胆改革陈规,体
(作者是青年学者)
标题:普法:取消论文“硬杠杠”是研究生教育革新之举 地址:http://www.leixj.com/pf/2021/0105/230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