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抄报向网民提供全面及时的法治资讯,内容覆盖国内外突发新闻事件、法治新闻、大案要案、社会万象、检察新闻、立法司法、反腐倡廉等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普法 > 普法:将文物“用”起来才能让历史“活”起来

普法:将文物“用”起来才能让历史“活”起来

来源:网络转载日期:2021-01-04阅读:

本篇文章645字,读完约2分钟

张军停止

读了贵报10月22日的评论“博物馆进入中小学”的教育效果值得期待”,深感博物馆真的应该成为学生的第二教室。 博物馆本身有向公众提供知识、教育和欣赏的职责,大量文物玩耍会影响博物馆自身职责的履行,制约中华文化和文明的传承。

普法:将文物“用”起来才能让历史“活”起来

文物是历史文化的遗留,具有巨大的现实教育价值,对提高学生对历史文化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民族情结、爱国情绪有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很长一段时间内,很多文物都沉睡在博物馆里,没有充分发挥相应的教育功能。 在课上,学生只能凭空想象一点历史文化。 这确实是资源的浪费,是教育的遗憾。

普法:将文物“用”起来才能让历史“活”起来

加强馆、学校合作,建立博物馆和学校共同教育中小学生的机制,使中小学生进入博物馆,使文物进入中小学教室,表现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活化文物蕴藏的教育价值。

普法:将文物“用”起来才能让历史“活”起来

另一方面,必须让博物馆参加学校教育。 例如,可以邀请博物馆专家参加学校的课程教育,在教案制作,甚至教材制作方面,吸收文物专家的意见和建议,从教案层面让学生接受历史文化教育。

普法:将文物“用”起来才能让历史“活”起来

另一方面,通过建立比较有效的机制,定期组织学生进入博物馆开展现场教育,现场观看和说明,可以使学生理解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和文化意义。

另外,可以改变教育方法,提高文物教育的幽默性,吸引学生的参与。 比如,可以比较不同的文物,设置历史问题,让学生竞争,刺激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和记忆。

普法:将文物“用”起来才能让历史“活”起来

“使用”文物,可以“活”历史,表现教育价值。 使博物馆真正成为学生的第二课堂,使文物成为学生的教科书,不仅是对教育诉求的满意,也是传递历史文化的比较有效的方法和形式。

标题:普法:将文物“用”起来才能让历史“活”起来    地址:http://www.leixj.com/pf/2021/0104/22769.html

最近更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