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法:地标产品,利用好更要保护好
本篇文章692字,读完约2分钟
傅颖
地理图形产品的列表总是引起很多人强烈的购买欲望,成为中国的土特产购买指南。 各地为当地特产积极申请地理标志产品、地理标志商标,最直接的原因是其权威度,绿色地标标志是金字招牌,有助于扩大产品知名度、可信度。
批准的地理标志产品的重要作用是产业链的标准化升级。 标准化确立后,既可以保障产品质量的稳定,又可以方便地管理,为质量水平、定价的钱提供依据。 这特别符合目前以网上成本为中心的成本趋势。 客户会根据质量水平收取费用,所以不会浪费钱。 地理标志产品把农产品从非标准品变成标准品,赶上了电商的大潮,销售得更远了。
标准化的另一个好处是方便产业的大规模宣传,让本来没有掌握这个技能的人在短时间内加入产业链。 这也是地标产品使各地许多穷人摆脱贫困的重要原因。 以五常米为例,年,五常市发布了五优稻4号水稻种植环境质量要求等8项标准,整理了27个工艺、99道工序,诱惑农民按不同标准种植高质量水稻,分享五常米更高的企业品牌利益。
需要注意的是,地标产品作为无形的知识产权容易受到侵害,被李鬼评价变差。 比如张家界的草莓茶刚出名,一团糟。 草莓茶在全国线下店少,网上交易多,线草莓茶价格30元/斤,有300元到500元/箱。 另外,以原产地的名义,用一级芽尖草莓茶的照片出售粗枝叶低级茶,售价40元,再买,误解客户的订单。 这是地标产品普遍面临的问题,阳澄湖的螃蟹有“洗澡蟹”,太平猿魁有“假猿魁”。 一方面要求各地领域协会、政府和相关管理部门加强合作,另一方面严格要求生产公司执行生产加工标准,不要自毁企业品牌。 另一方面,必须加大对假货的打击力度,保护难以获得的地标产品和商标。
标题:普法:地标产品,利用好更要保护好 地址:http://www.leixj.com/pf/2020/1229/204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