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法:回望过去120年的稿费变迁
本篇文章430字,读完约1分钟
根据《南方人物周刊》第566期封面文案《说吧,稿费》,在2010年文学期刊普遍上调稿费之前,中国作家和翻译家的稿费长期维持在千字60-80元。 经过两次上涨,现在少数文学刊物的稿费可以达到一千字千元,而文学翻译的稿费至今仍在一千字80元左右。
回顾过去120年的稿费推移,作家和翻译家的稿费水平整体有下降的趋势。 20世纪初,稿费制度得以确立。 新中国成立初期,作家和翻译家可以用一本书的稿费买北京的四合院。 “文革”时期废除稿费制度。 改革开放后,文学在80年代迎来了繁荣,也是稿费的“最后的美好时光”。 进入90年代,作家和翻译家的稿费常年偏低,物价持续上涨,这个群体的生活大多与富裕绝缘,没有正规职业的人得不到收入。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各行各业的精英在掘金之路上过八仙,奔走。 作家和翻译家继续为社会贡献精神财富,但他们的汗水没有得到相应的经济利益。 这种不平衡极大地抑制了作家和翻译家的积极性。 现在他们的相当一部分几乎都是由爱和感情支撑的。
标题:普法:回望过去120年的稿费变迁 地址:http://www.leixj.com/pf/2020/1225/19008.html
上一篇:普法:我们更期望看到男人的担当
下一篇:普法:海岛是远离俗世尘嚣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