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瓶(桶)装饮用水配制酱油不合格率超10%
本篇文章1112字,读完约3分钟
法制网北京5月6日新闻记者胡建辉5月6日上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总局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了面粉等11种食品监督的吸引检查情况和饮食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的吸引检查新闻。 其中向瓶子(桶)中加入饮用水,调和酱油的不适合率分别达到11.9%和14.3%,有一定的安全隐患,引起了广泛的观察。
这是总局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全国性食品国家监督抽查通报。 这次提取的11种食品包括面粉、糖果制品、果冻、葡萄酒和果酒、饮料、食用植物油、酱油、食醋、乳制品、婴幼儿配方乳粉、食品添加剂(食用明胶、食用卡拉胶),提取的食品生产公司数量达到7719家
吸引检测数据显示,合格样品有面粉、婴幼儿配方乳粉、炼乳、奶油、巧克力和巧克力制品。 乳制品、食用植物油及糖果、果冻等食品有部分不合格项目。 在瓶子(桶)里加入饮用水,调配酱油有一定的安全隐患。
这次提取的饮料范围包括瓶子(桶)中的饮用水、固体饮料、果汁和蔬菜汁饮料、碳酸饮料(汽水)。 检查了6066批饮料样品,目标是30个生产省的3288家公司。 其中提取瓶(桶)中装入饮用水样品2846批,不合格样品数为340批,样品不合格率为11.9%。 这次提取的酱油范围包括酱油的调制和酿造酱油。 检查了718批酱油样品,目标是30个省的521家生产公司。 其中提取制备了21批酱油样品,不合格样品数为3批,样品不合格率为14.3%。
吸引检查不合格的原因是微生物超过标准,采用了超定量的食品添加剂。 另外,检查不适合食品的生产公司大多是规模小的公司,这些公司反映出卫生条件、原材料采用、生产经营过程的控制有缺陷。 在这次的监督吸引检查中,没有发现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等食品安全问题。
此次餐饮服务食品监督抽查样本122792件,问题样本6.56%。 吸引检查结果表明,食物中病原微生物的污染依然存在。 在锅面团中非法添加罂粟壳,在辣椒及其制品中非法添加苏丹红和罗丹明b等非食用物质的现象依然存在。
对食品国家监督抽查发现的问题进行比较,总局立即向各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照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对不合格食品生产经营公司依法进行调查解决,依法实施行政处罚的,监督公司予以检查 对库存的不合格食品采取无害化解决、废弃等措施全面整理,对发货、销售的不合格食品依法召回,并向所在地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书面报告相关情况。 在下一步,总局还采用市场抽样、异地抽样、交替检查等方法,根据各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抽样,集中问题显著要点食品品种,继续实施食品国家专业监督抽样
总局信息发言人信息推进司长王铁汉说,今后食品国家吸引检查和饮食服务食品安全监督吸引检查将作为常态化的工作,定期向社会公布吸引检查结果。
标题:热点:瓶(桶)装饮用水配制酱油不合格率超10% 地址:http://www.leixj.com/gy/2021/0414/487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