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取消高考 理想丰满现实骨感
本篇文章1521字,读完约4分钟
叶祝颐
5月4日,云南省教育厅厅长罗崇敏在西南大学演讲时说,中学3年级和高中3年级重复强化2年前的学习成果,为应对高难度的考试浪费了很多时间。 他认为取消全国高考。 把一次考试变成过程评价。 他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状元为137人,至今没有一个人成为领域领袖或国际大师。 ( 5月5日《重庆晨报》)
媒体被称为奇官奇人罗崇敏厅长,发表个性化观点无可厚非。 罗厅长认为,中学3年级和高中3年级反复强化2年前的学习成果,为应对考试浪费了很多时间。 这种观点有点激进,但也有一定的道理。 中学、高中的学习以中学、高中的指挥棒为中心,确实不是理想的素质教育状态。 但是,我不能同意罗厅长取消高考的建议。
当然,高考制度的选拔人才确实有点缺陷,以分数论英雄也不是教育的目的。 137人的状元中至今没有人成为领域的领袖或国际大师。 我非常遗憾。 除罗厅长外,在最近几年的两会上,代表委员建议取消高考。 但是,同样不可否认的是,高考制度恢复了30多年,为国家、为社会培养了很多高素质的人才。 这些人才中没有一流的国际大师,但许多人已经成为国内外学术骨干和建设事业的生力军。 高考作为现在选拔人才的重要手段,是现在比较公平的手段之一,现在没有完全取代它的更好的制度之前,它只是在执行中暴露了问题,在另一个过程中评价炉子,不公平,不现实。 取消高考,把初试变成过程评价,虽然理想丰满但现实的骨感,有噎着吃的意思。
大学生培养质量下降,教育功利性问题,确实有应试教育的原因,但这都不是高考本身的错。 取消高考不会导致教育质量下降,创新能力不足,也不会出现大师难以走出的不自然状况。 现在,在高等教育没有迅速发展成大众化教育、大学教育资源,特别是高质量大学的现实语境下,我担心如果取消高考,会在怎样的过程中评价选拔人才。 你依赖素质评价、平时表现和学术论文吗? 在现实的教育生态中,这些东西容易造假,容易腐败。 如果大学完全自主地招生,只用综合素质评价学生,由于缺乏确定公共许可的评价标准,可能会引起越来越多的腐败风险。 高考至少以标准的量化、公开透明的尺度进行,有更多的人才参加竞争。 自主导致腐败,以分数不够为主,集资的教训已经很多了。 如果高校招生评价标准变得模糊,对方掌握评价审查权力的招生人员将是更严峻的考验。
对此,我们不能因为招生腐败而否定高考改革的积极意义。 另外,不能一味地植入高考制度的刻板印象、僵化。 正义是以可见的方式实现的,从高分到低分的采用仍然是现在普遍承认的公平竞争规则。 一刀切的招生模式当然容易杀死特殊人才,但在现在的制度语境下,越是一刀切的政策,权力租用的空间越小。 如果高校招生自主权太大,过程评价的监督管理制度将不起作用,取消高考后的新招生模式很可能成为某些人的借阅工具。
在现在的国情下,高考是必要的,而且是相对公正的人才选拔方法,也是亿万农家孩子改变命运的主要方法。 如果取消高考,只把学业水平测试和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高考的录取依据,很可能对城市孩子有利,但农村孩子很少接受现代教育技术和新生,这方面的得分机会相对较少,新
因此,笔者的见解是,彻底否定因高考制度的弊端而导致的高考偏差。 取消高考对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弊大于利。 现在问题的关键是完全改革现在的高考制度,在考试中更体现教育的公平,有利于人才的成长。
高考招生主渠道和高校自主招生互为补充,互利共赢。 也许可以更加体现教育的公平,也许符合人才选拔规则。 但前提是完善自主招生制度,大学将自主招生计划、中学将推荐计划暴露在阳光下,确保自主招生计划的透明性、公正性。 自主招生的诚信和公正被社会接受后,如果进行高考多元化改革,逐步取消高考,可能会出现水渠。
标题:热点:取消高考 理想丰满现实骨感 地址:http://www.leixj.com/gy/2021/0414/486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