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抄报向网民提供全面及时的法治资讯,内容覆盖国内外突发新闻事件、法治新闻、大案要案、社会万象、检察新闻、立法司法、反腐倡廉等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公益 > 热点:“罚到动物园做义工”的多重意义

热点:“罚到动物园做义工”的多重意义

来源:网络转载日期:2021-04-14阅读:

本篇文章1190字,读完约3分钟

张淳艺

这几天,几个年轻人在温州动物园的玻璃展面上摩擦,开始了小动物们的保姆。 他们不是专业的动物饲养员,而是非法买卖珍贵濒危物种的6名嫌疑人,由温州市鹿城区人民检察院分割成动物园做志愿者,在动物园的表现是检察机关要求法院酌情从轻解决的重要依据。 ( 12月15日《钱江晚报》)

热点:“罚到动物园做义工”的多重意义

过去,非法买卖这种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事件,经常单纯给予刑事处罚,对嫌疑犯判处徒刑或拘役,处以罚款。 温州鹿城区检察院摸索引进社会公益服务考察评价事业,派6名嫌疑犯去动物园做志愿者,根据表现酌情向法院寻求轻微解决,眼前一亮。

热点:“罚到动物园做义工”的多重意义

首先,必须确认被动物园处罚做志愿者是可以轻松解决的,可以违法外部实施,符合广泛严格的法律和刑事政策。 年修订的《刑事诉讼法》,认罪将处罚从宽制度写入法律,嫌疑犯、被告人如实供述自己的犯罪,承认指控的犯罪事实,希望受到处罚的,可以依法从大范围解决。 在本案中,6名嫌疑犯受到在动物园做志愿者的处罚,是认罪悔改的表现,检察机关可以根据嫌疑犯从事公益服务的情况,做出不依法起诉的决定,或者向法院提出轻型刑罚的提案。

热点:“罚到动物园做义工”的多重意义

其次,带犯罪嫌疑人去动物园做志愿者,体现了恢复性司法的理念。 恢复性司法是对刑事犯罪在犯罪者和受害者之间建立对话关系,犯罪者自行负责消除双方冲突,从深层次解决矛盾,通过社区等有关方面的参与,修复受损社会关系的替代司法活动。 在以往的许多生态环境破坏刑事事件中,犯罪者被监禁和处罚,除此之外,受害的生态环境没有立即得到比较有效的修复,环境损害问题依然存在。 近年来,各级检察机关积极探索,将恢复性司法理念适用于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实践,对破坏生态环境的犯罪案件依法批准起诉,并根据案件具体情况要求犯罪嫌疑人恢复原状、修复环境、赔偿损失,取得积极效果

热点:“罚到动物园做义工”的多重意义

恢复性司法通常表现为森林砍伐受到处罚、植树的非法渔业受到处罚、幼鱼的购买受到处罚等经济补偿。 温州鹿城区检察院惩罚犯罪嫌疑人到动物园做志愿者,以公益服务的形式修复对社会的损害,是作为劳动补偿而具体化的恢复性司法。 对于犯罪情节轻微、没有造成巨大实质性损害的事件,劳动补偿有时比经济补偿起到教育惩戒效果的经济补偿一次也要反复完成,但劳动补偿必须致力于当事人的身体,完成数十小时的社会公益服务。 我相信在动物园照顾动物、打扫园区、阻止不文明行为,嫌疑犯可以深入头脑,加深对犯罪错误的认识和反省。 另外,让嫌疑犯志愿者也是生动的事件说法,有助于很多游客保护动物,注意不要触犯法律基础。

热点:“罚到动物园做义工”的多重意义

另外,惩罚动物园做志愿者也有助于嫌疑犯全面理解野生动物的保护知识,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上述报道有细节,6名嫌疑犯是动物爱好者,但由于非法买卖赤脚陆龟和豹纹陆龟,显然动物爱好者也没有意识到法律禁止区域。 作为动物爱好者,嫌疑犯在动物园做志愿者期间,可以向专家传授相关知识,理解动物保护法的法规,在知道法律的前提下,学会合理表达对动物的迷恋。

标题:热点:“罚到动物园做义工”的多重意义    地址:http://www.leixj.com/gy/2021/0414/48571.html

最近更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