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用“能源动脉”连接世界
本篇文章2430字,读完约6分钟
8月1日,在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中段(长岭-永清)的施工现场,机器轰鸣,焊花飞散,工人们为主体线路焊接的完美收官进行最后冲刺。 这项工程预计将于今年10月底完成投产。
今年8月,对中石油管理局和我国管道事业有特别的意义。 1970年8月3日,为了缓和大庆油田产后原油外运增加和铁路运输力不足的突出矛盾,从国内第一条大口径、长距离管道大庆开始建设抚顺管道,发生了激烈的“八三工程”会战。 在随后的五年里,中国第一条输油管道建设者为中国长输出油气管道事业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举办了新中国输油管道事业。
“发起于‘八三工程’会战的管理局是从有无中国油气管道事业到有无、从弱到强的开拓者和亲历者。 》中石油管理局党委书记、总经理孙全军表示,50年来,中石油管理局建设管道总里程突破12万公里,建设各类大型储罐2155万立方米,总部位于河北廊坊市的中石油管理局业务已经遍布50个国家和地区
高起点建设流水线
中石油管理局设计院总工程师、副院长张文伟是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参与过西气东输、中亚输油管道、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等重要工程设计。 因为爱这份工作,她在文案的标题中写道:“世界那么大,请用管子连接。”
几十年来,张文伟和无数流水线人一样,热衷于做一件事:用流水线连接世界。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是中国四大能源通道之一,分北、中、南三段建设,全线建设后,每年可向东北、环渤海、长三角地区稳定供应清洁高质量的天然气资源,每年二氧化碳排放量为1.1
在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建设中,中石油管道局将网络、大数据等最新技术整合到油气管道建设中,开启了基于大数据的智能管道时代。 特别是自主开发的cpp900自动焊机、机械化维修口、aut检查、大型设备远程监视系统等新技术和新装备都应用于管道工程的各个环节,形成了涵盖各工程的系列科技成果41项。
“我国油气管道建设起步晚,但由于起点高,我国管道建设中有很多最大、最长、最高……而且我国技术也不断向外部出口。 ”张文伟说,在非洲、南美、东南亚等地区,中石油管理局正在建设管道。
50年来,中石油管理局在国内外建设西气东输管道系统、中亚天然气管道系统、陕京输气管道系统、中美油气管道等大型长输油气管道,横跨东西、南北,覆盖全国,连通国外的国内油气骨干管道 但是他们不满意。 “我国现在的油气管网大约有12万多公里,美国有80多万公里,俄罗斯有40多万公里。 ”张文伟解体说,我国管道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继续努力。
目标是“智能管网”
前几天,在大连中石油国际储备库的施工现场,能够“跳过屋檐走墙”的机器人在21.97米高的罐子顶部进行了除锈作业。
作为施工方,中石油管理局防腐企业项目经理王振宁说:“机器人每天可以连续工作10个小时以上。 两个工人轮流看就行了。 大约半个月左右工作结束。 这十万立方米的罐子,只要使用者工作,至少要做一个月。 ”。
这个除锈机器人是管理局科技产品的缩影。 目前,管理局已经实现了核心技术的自动化、关键装备的国产化、作业方法的机械化,掌握了设计、施工、检查、维修、投产运行等管道工程全产业链的高端技术,不仅推动了管理局的迅速发展
“我们的工作没有焊接管道那么简单。 》中石油管理局党委推进部部长张季滨对记者说:“在建设国家四大能源战术通道之一的中美油气管道时,我们使用《管道并行铺设间隔》的设计方法和标准,为国家节约25亿元人民币的投资,1.43万 公司自主开发的光纤管道安全报警系统、高精细漏磁检测器、大口径热熄灯弯管、大口径高压绝缘接头、大口径高压穿孔机、油气储存自动化控制等装备,均应用于建设或运营的管道工程中。 ”。
张季滨说,未来十年我国将建设数万公里长的油气管道。 新管线的管径更大,压力更高,高山大川、冰原冻土、地质人文环境更多,扩展到复杂的地区,对管线建设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目前,中石油管理局已经开始了新的技术开发,包括x90/x100高钢级管道、非金属管道在长输油气管道行业的应用、海洋管道缺陷内检测、海洋管道维修等。 然后,管理局瞄准网络和大数据时代的快速发展趋势,提出了建设油气“智能管网”的目标,将相关尖端技术引入了管道建设行业。
“干旱鸭子”游到深海里
今年5月4日,在孟加拉吉大港北部海域,中石油管理局建设的孟加拉单点系泊项目取得了重大突破,比计划工期早一个季节完成了146公里的大规模海底管线铺设。
“在这项工程中,我们创造了一天最高海管的安装长度达到3.2公里,连续焊接21公里没有退货焊接口的记录,整体焊接合格率达到了99.73%。 管理局孟加拉单点系泊项目经理孙碧君表示,该项目的海底管线管径分别为18英寸和36英寸,是管理局迄今铺设的最长海底管线,具有创新性和挑战性,“该项目是中国的长途海
年6月,坦桑尼亚的管道项目开始建设。 这是中石油管理局第一个参与的海外融资建设项目,是他们第一个“陆海一体化”的共同建设工程。 “这个项目的海底管线是我们第一次自主设计,独立施工,使用独自的铺砌船铺设的。 》中石油管理局负责海洋业务施工的大港油建企业总经理王强表示,这个项目不仅被坦桑尼亚政府称为“第二条坦桑尼亚铁路”,而且中国管道公司进入国际海洋管道施工行业,向世界说明了中国石油海洋业务的技术力量
随着海洋事业的扩大,年11月26日,中石油管理局设计院设立了海洋工程室,标志着曾经的“干旱鸭子”开始从浅海向深海游泳。 经过一年多的运行,海洋工程室已经形成了深海海底管道、“单点、多点系泊”、海洋平台、fsru业务技术结构的布局。
“21世纪是海洋世纪,我们进入海洋管道业务,是保障中石油开发海洋油气资源的必然要求的服务,也是实现自身科学健康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持。 》王强表示,管理局目前拥有的cpp601船的最大水下铺设管深度为150米,只能承担浅滩和近海地区的管道铺设业务,为了走向深海,我们将充实和完善海洋施工设备,建设中石油“海上施工船队”
标题:热点:用“能源动脉”连接世界 地址:http://www.leixj.com/gy/2021/0318/41676.html
上一篇:热点:视频加速万物互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