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抄报向网民提供全面及时的法治资讯,内容覆盖国内外突发新闻事件、法治新闻、大案要案、社会万象、检察新闻、立法司法、反腐倡廉等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公益 > 热点:货币政策回归稳健中性

热点:货币政策回归稳健中性

来源:网络转载日期:2021-03-17阅读:

本篇文章1265字,读完约3分钟

在最近发表的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中央银行再次提到“向总水门供给好货币”和“基本稳定宏观杠杆率”,进一步确定了货币政策恢复稳健中性的态度。

热点:货币政策回归稳健中性

今年以来,随着疫情形势的一些变化和经济增速的起伏,货币政策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性特征:第一阶段从年初到5月初,政策在应对疫情影响方面较为宽松。 第二阶段是从5月初到8月初,政策界限被收紧,诱惑恢复市场利率。 第三阶段从8月初到现在,市场利率平稳变动,政策转向稳健中性。

热点:货币政策回归稳健中性

在政策的照顾下,我国gdp的增长率每季度都有所恢复。 第三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4.9%,第三季度增长已由负转为正。 中央银行对经济表现感到乐观。 短期内,中央银行认为经济增长优于预期,供求关系逐渐改善,市场活力增强,实现年经济正增长是很重要的。 而且,从其中的长时间来看,经济稳定中好、长时间好、好、快速发展的基本面不会改变。

热点:货币政策回归稳健中性

与此同时,中央银行开始关注风险因素。 上半年反周期调节力增大后出现的宏观杠杆率上升、疫情影响导致的不良贷款上升压力等。 除了经济运行中依然存在的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外,中央银行认为货币政策“需要改革与控制,短期与长时间,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相结合”。

热点:货币政策回归稳健中性

中央银行在11月初的政策对话框会上宣布,特别时期发表的政策将适时适度调整,另一方面,对需要长时间支持的行业将进一步提高政策的支持力。 另外,不要出现“政策悬崖”,防止政策突然中断带来的意想不到的冲击。 在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中央银行又确定了三个方面的政策要点。

热点:货币政策回归稳健中性

一是稳健的货币政策更灵活适度,精确的指导。 在量方面,中央银行综合运用中期借款便利、公开市场操作、再借款再折扣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来维持流动性的合理充裕,由此维持广义的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的增长率是反映潜在生产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 在价格方面,诱惑市场利率围绕公开市场的操作利率和中期借款的便利利率顺利运行。 其中“把好货币供给总水门”和“基本稳定宏观杠杆率”意味着下一阶段的货币政策转向稳健中性,明年的整体信用增长将收敛到极限。

热点:货币政策回归稳健中性

二是优化信用结构,更好地适应经济优质快速发展的需要。 中央银行保持再融资、再折扣政策的稳定性,与涉农、小微公司、民营公司为受疫情影响的较重领域提供普惠性、持续性的资金支持。 积极推进两个直接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实现金融部门向实体经济让利1.5万亿元的目标,引诱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公司、民营公司、三农、制造业的信用支持,加强对房地产融资的慎重管理。

热点:货币政策回归稳健中性

三是更重视金融风险防范。 考虑到疫情影响的滞后效应和目前出现的信用债务不履行问题,央行对金融风险进一步警惕,提出“健全金融风险预防、警告、处分、问责制度体系”,全面涵盖压力测试,中小银行多渠道补充 中央银行表示:“将局部风险迅速发展成系统性风险,不会将区域性风险演变成全国性风险。”

热点:货币政策回归稳健中性

综合来看,由于中国目前经济复苏势头良好,政策周期相应领先于其他经济体。 下一阶段货币政策的总基调是重视更稳定的增长和风险防范的平衡,维持正常向上倾斜的收益率曲线,为经济主体提供正面激励。 (王静文)

标题:热点:货币政策回归稳健中性    地址:http://www.leixj.com/gy/2021/0317/41448.html

最近更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