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我国信用评级业有望迎来越来越多国际机构和民营机构
本篇文章1489字,读完约4分钟
新华社北京6月20日电题:我国信用评级业预计将迎来越来越多的国际机构和民间机构。
新华社记者王希
信用评级业的开放是我国金融开放的重要一环。
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的基准、惠誉于2019年1月、2020年5月正式以独资企业的形式进入中国国内市场后,最近在政策层面促进了该行业的开放,进而“追加代码”——国务院金融委员会办公室发表了11项金融改革措施,其
什么是信用评级?
简单来说,公司在市场上负债融资,但投资者很不容易评价债券好还是坏。 在这样的背景下,信用评级机构不仅通过专家构建评级模型,发行评级报告书,用等级符号直观评价债券的信用质量,投资者决定提供“慧眼”,还为债务公司带来了便利。
信用评级在金融市场运行中发挥着揭示信用风险、辅助市场价格、提高市场效率等作用,是金融市场的重要基础设施,被称为债市的“看门人”。 如果没有可靠可靠的评级机构,资本市场甚至很难有效地运作。
1988年2月,中国第一家社会化专业资信判断企业远东资信判断有限企业成立。 以此为起点,国内信用评级业已经过了30多年,评级机构的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评级技术迅速发展,同意度逐渐提高。
应该看到信用评级业的迅速发展离不开国内债市的迅速增长和我国金融业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度。 来自中央银行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底,我国债市托管余额为106万亿元,市场规模位居世界第二。
但是,“成长的烦恼”也不能忽视。
另一方面,评级划分度不足、评级“注水”等领域的不治之症引起了疑问,特别是近两年AAA级等高信用评级债券“爆雷”使领域的公共说服力“褪色”。 另一方面,随着中国债市魅力的提高,对国际投资者评级服务的诉讼更加多样化。 这些都呼吁国内信用评级业进一步开放促进改革,以改革促进快速发展。
改革具体怎么改变? 根据金融委员会的安排,政策要点之一是允许符合条件的国际评级机构和民间评级机构在我国开展债券信用评级业务。
与西方评级机构百年快速发展的历史相比,我国评级领域起步较晚。 作为后来者,以开放的态度开门,引进国际评级机构的理念、技术和宝贵经验,无疑是迅速提高国内信用评级机构核心竞争力的比较有效的方法。
对外开放,而且同步内部开放很重要。 “在引进国际先进同行的同时,必须引进国内的高质量资源。 特别是引进私人资本和金融科技头部公司进入信用评级市场,有效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新技术,推动中国信用评级业的质量和迅速发展。 ”中央银行相关部门的负责人这样说。
业界专家认为,民间信用评级机构的“入场”符合现在的内外开放和政策方向,预示着信用评级机构的“阵营”将进一步扩大。 无论是外资还是本土,越来越多的“游戏参加者”都会带来“鲱鱼效应”,激活领域竞争,加速优胜劣汰。
我需要“引进”和“出去”。 根据金融委员会的部署,改革的另一个重点是让国内评级机构积极扩大国际业务。
近年来,国内评级机构以在海外设立子公司、参加国际协会、与海外机构开展交流合作等形式积极探索国际业务,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现在,随着人民币国际化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推进,人民币跨境融资活动日益繁荣,国内评级机构应该抓住难得的历史机会走出国门,发挥更重要的作用,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国际影响
中央银行相关部门负责人推动中国评级业向内外双向开放,下一步是加强评级监督管理,提高中国评级质量,建立基于评级质量的优胜劣汰机制,推进库存评级机构资源整合。
人们随着改革措施的落地,信用评级机构把握机遇,推进快速发展,聚焦于评级技术和服务能力的提高,同时促进信用评级中国企业品牌的形成,实现国际影响大、质量高的快速发展,中国资本市
标题:热点:我国信用评级业有望迎来越来越多国际机构和民营机构 地址:http://www.leixj.com/gy/2021/0316/410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