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传拓老匠人:保留千年历史的宝贵印记
本篇文章864字,读完约2分钟
原标题:传拓30余载的非遗老工匠:留下千年史的宝贵印记
把宣纸轻轻盖在一方的汉炼瓦上,用水浸湿,用毛刷敲打宣纸使之紧贴汉炼瓦后,用涂朱砂的拓包均匀敲打……刘秀峰操作后,在炼瓦上奔跑的骏马、威武士兵、在空中盘旋的猎人等的图案浮现在宣纸上。 “这个汉炼瓦描绘了汉代贵族狩猎的画面,拓片可以作为相关研究的资料。 ”刘秀峰说。
在千年古城河北正定中刘秀峰很有名。 主张“万物可以开拓”的他可以用薄薄的宣纸留下下一个中国历史文化的宝贵印记。
刘秀峰从1989年开始从事传拓事业。 年,他的传拓技术入选河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三十余年来,他创作的拓片达一百种,至秦汉时代瓦当,历代碑刻、造像等。
“这是自古流传下来的技术,是保留中国独特的金石文献的方法。 ”刘秀峰介绍说,金石碑文大多包含古代历史、文化、艺术、生活等各方面的消息,但为金造石头最终也会消失,金石器物,特别是丰碑巨碇,不方便转载很多媒体。 因此,传拓技术应运而生,能够弥补历史文献资料的不足,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
传拓是一门挑战性的技艺。 刘秀峰介绍说,传拓艺有平拓、颖拓、全形拓等十几种类型,各有独特的操作要求。 宣纸也有讲究,但需要吸水性、伸缩性优良的生宣。 另外,大传拓物需要厚厚的宣纸。 小的需要薄的纸,比如花纸。
他指出“五代全角拓佛像”,说传拓最难的是全角拓,要求将立体拓取为平面纸,但是要有立体感。 要做好拓片,就要看画轮廓和全角图,加上几个拓印。 这需要绘画艺术的基础。
刘秀峰一直在探索如何把这种古老的技艺很好地融入人们的生活。 正定是旅游城市,把正定的20多个旧称呼印拓成诗文集组合成书,宣传正定的历史文化。 他还创造性地把拓印要素放在扇面上做拓片折扇,成为文创产品,现在已经做了几十种扇面,准备向市场宣传。
随着年龄的增长,刘秀峰坦白自己没有用力。 他把精力倾注在技艺的传承上。 包括他儿子的女儿,现在从全国各地收到了几十个弟子。 他积极奔走,经常去大学教传拓。 现在到了古希之年的刘秀峰,很高兴有很多人认识到传拓艺的重要性。 (李晓伟)
标题:热点:传拓老匠人:保留千年历史的宝贵印记 地址:http://www.leixj.com/gy/2021/0308/39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