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中欧互利共赢引领后疫情时代合作
本篇文章1781字,读完约4分钟
(国际注意)中欧互利共赢领导后疫时代的合作
新华社记者
中国、德国和欧盟领导人将于9月14日通过录像方式举行会晤。 对于这次重要的会晤,各方期待已久。
当前,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明确性明显增加。 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全球挑战,中国和欧盟通过这次会晤加强信息表达合作,共同拥护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发出维持世界和平、稳定与繁荣的积极信号,对后疫时代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充满信心和动力
团结对抗瘟疫的两大伙伴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大爆发的扩大,世界经济社会的运行受到严重冲击,造成了许多杂乱无章不稳定的局面。 面对巨大的困难,中国与欧盟密切合作,互相帮助,阐明了同舟共济、共克时困难的精神。
在中国防疫最困难的时期,欧洲许多国家向中国捐赠防疫物资,欧洲民间也以音乐会、义卖募捐等多种形式为中国提供了宝贵的支持。 之后,疫情在欧洲迅速蔓延,中国也有同感,筹集大量物资援助欧洲各国,不保存地分享抗疫经验,向意大利疫情最严重的地区派遣了很多医疗专家协助抗疫。
德国联邦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对外贸易协会主席米哈埃尔·舒曼说,欧盟各国在与中国的疫情对策合作中不受阴谋论和反智主义等噪音的影响,具有科学实务精神,这是应该面对全球挑战的态度。
欧洲联盟驻华代表团团长和欧洲联盟27国驻华大使共同发表了复印件,他说对疫情唯一的方法是团结合作。 全球事务的许多其他行业也一样,欧洲和中国需要合作。
推动快速发展和繁荣的两大市场
在如何进行疫情防控的情况下,共同推进科学秩序的恢复,带动后疫病时代的经济恢复,成为中欧两大经济共同关心的话题。
现在,中国公司正在努力维持世界产业链,确保供应链稳定顺利。 疫情发生后,中欧班排开行数以相反的势头上升,到7月为止连续3个月超过一千列,疫情下中欧和“一带一路”沿着国家物流和物资供应的稳定发挥了重要意义,成为各国携手抗击疫情的“命运纽带”
据希腊《每日新闻》报道,中远海运集团提高了希腊比雷耶夫斯港的竞争力,亚洲通过海路运往欧洲的多批货物在这里中转,增强了该港对疫情冲击的抵抗力,其吞吐量下降幅度是其他欧洲港哦
中欧投资协定谈判预计在年内完成。 双方承诺进一步开放市场,为双方公司提供公平和非歧视性的贸易投资环境。 这对世界经济来说一定会是个大好消息。
德国波恩大学全球研究中心主任骆学武指出,中欧产业目前在4g通信网络建设、工业4.0与数字经济结合、大健康行业、绿色环保行业、非洲投资建设等方面有很多合作项目。 中欧在产品、技术、市场方面相互合作,取长补短,有助于重建因疫情和美国贸易战而出现断点的全球产业链,拉动全球经济增长。
支持多边合作的两大文明
今年是中国和欧盟建交45周年,双方高层交往频繁。 在电话对话、视频会议、在线会议等互动中,双方表示希望保持世界多极化,支持多边主义,反对单边主义,拥护自由贸易,深化全球治理合作。
国务委员兼外相王毅8月30日在法国国际关系研究院发表演说时指出,单边欺凌行为越来越激烈,成为国际多边秩序面临的最大挑战。 他说,中国将欧盟视为世界多极化进程中的重要力量,希望与欧洲共同维护多边体系的比较有效性和权威度,维护公平正义和国际秩序。 ”。
近年来,在伊朗核问题和美国退出《中导条约》等国际热点问题上,中欧为开展密切合作,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发挥了强大的作用。
今年7月,德国开始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德国总理默克尔多次表示将领导欧盟与中国的多对话、多合作。 德国政府最近发表了外交政策指导文件“印太政策:共同创建21世纪”。 这72页的文件提到了59次中国,指出了煤炭清洁化、防止核扩散、加强联合国作用、高中教育等与中国不同行业合作的潜力和机会。
法国在8月末与王毅会谈时,与中国一起推动马赛世界自然保护大会和昆明《生物多样化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会议的成功,加强气候变化国际合作,共同推动世界数字经济迅速发展,多边主义在法中的示范作用
德国柏林普鲁士协会名誉主席福克尔·查普克表示,自从美国特朗普政府上台以来,单边欺凌行为越来越激烈,抑制中国公司正常经营,欧洲公司如“北溪-2”天然气管道项目 欧洲也是美国单边主义政策的受害者,欧盟和中国在维持多边主义方面有着共同的好处。 (执笔记者:张远参加记者:任珂、唐霁、陈晨、李骠志、李洁、帅帅、张章)
新华社柏林9月13日电
标题:热点:中欧互利共赢引领后疫情时代合作 地址:http://www.leixj.com/gy/2021/0217/35424.html
上一篇:热点:俄白总统会晤三大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