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抄报向网民提供全面及时的法治资讯,内容覆盖国内外突发新闻事件、法治新闻、大案要案、社会万象、检察新闻、立法司法、反腐倡廉等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公益 > 热点:人民日报锐评:少用一次不重复塑料制品

热点:人民日报锐评:少用一次不重复塑料制品

来源:网络转载日期:2021-02-03阅读:

本篇文章1374字,读完约3分钟

为了防止塑料的污染,减少塑料的采用是当务之急。

另一方面,一方面积极开发高质量廉价的替代品,另一方面提高普通人对塑料垃圾危害的认识水平,使更多的公司、越来越多的公众切实参与减塑性的行动。

热点:人民日报锐评:少用一次不重复塑料制品

和女儿一起在小路上散步时,从路边的灌木丛中听到了“嘎嘎”的声音。 低头去找,一只麻雀嘴里叼着塑料胶带的一只。 “宝贝,不要! ”听到女儿有意识地尖叫,小子张开翅膀跳了起来,嘴里还叼着“猎物”。 “不要吃! ”孩子着急地想“阻止”小鸟,无奈地流下了眼泪。

热点:人民日报锐评:少用一次不重复塑料制品

我相信很多人经历了这样的心痛。 巨大的蓝鲸因胃里装满塑料的垃圾集体自杀而搁浅。 野外的鹿因为胃里堆着很多塑料垃圾所以不能吃。 被塑料渔网缠住的海龟绝望而死……每次看到这样的视频,都会给我的心带来冲击。

热点:人民日报锐评:少用一次不重复塑料制品

蓝鲸像麻雀那么小,栖息地锐减,食物不足,地球上的动物们面临着各种生存困境。 其中,塑料对其伤害特别巨大,许多动物因误饮而死亡,或被困在塑料制品中引起身体伤害。 专家们的研究表明塑料垃圾威胁着至少800种野生动物。

热点:人民日报锐评:少用一次不重复塑料制品

英国一家媒体称塑料是人类最糟糕的发明。 由于塑料的物理化学结构稳定,自然环境中可能有几十年到几百年都不会分解,塑料垃圾的处理是世界公认的环境问题。 科学家发现人类乳汁和粪便中存在微塑料,证明塑料已经进入人类食物链。 目前科学上没有证据表明微塑料直接危害人体健康,但其潜在影响不容忽视。

热点:人民日报锐评:少用一次不重复塑料制品

当然,塑料垃圾泛滥的理由是人类没有节制,不负责任地采用和废弃塑料,给世界带来了负担。

意识到塑料对地球、动物和人类的影响,有点国家在行动。 例如英国计划在2042年之前除去所有不可缺少的塑料废弃物,包括塑料袋、食品包装袋、一次也不重复塑料管等与人们日常生活相关的塑料制品。 韩国在年末全面禁止在百货商店和超市重复塑料袋。 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的禁止进程正在加快……在国内,将塑料垃圾减少作为重要的迅速发展议题:海南今年年底首次在全境“禁止”,江苏扬州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命名的第一个“网模城市”

热点:人民日报锐评:少用一次不重复塑料制品

年,联合国将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明确为“beatplasticpollution (打破塑料污染)”,并翻译为“塑性战争速决”。 但是,反观现实,禁止塑料污染,不能立即解决。

热点:人民日报锐评:少用一次不重复塑料制品

现在我们每天的生活充满了各种塑料制品的身影。 从铝制窗框到衣物纤维,再到各种工具用品,塑料太方便了。 可以说人类在短时间内离不开塑料。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绝对禁止塑料污染? 目前,可降解塑料的替代物尚未普及,减少其采用可能意味着不便或更高的价格。 因此,如果试图加快速度,可能无法统一限制塑料产品的采用。 但是,只要积极地做,我们总是能找到办法。 另一方面,一方面积极开发高质量廉价的替代品,另一方面提高普通人对塑料垃圾危害的认识水平,使更多的公司、越来越多的公众切实参与减塑性的行动。

热点:人民日报锐评:少用一次不重复塑料制品

要减少模具,首先必须避免重复采用塑料制品。 在这方面,每个人动动脑筋,成箱出售的盒装牛奶,可以配送钢制吸管而不是每箱重复一根塑料吸管吗? 飞机上的一次也不重复塑料饭盒,能成为可以再利用的模拟陶瓷制品吗? 早点去买的时候,我们自己带便当比较安全卫生吗?

热点:人民日报锐评:少用一次不重复塑料制品

这些好主意能否实施,必须适用法律法规或通过奖励来诱惑。 有关部门认真研究,认真制定政策,一步一步制定细则,充分调动全社会与塑料垃圾作斗争的积极性。 (孙秀艳)

热点:人民日报锐评:少用一次不重复塑料制品

《人民日报》(年05月06日18版)

标题:热点:人民日报锐评:少用一次不重复塑料制品    地址:http://www.leixj.com/gy/2021/0203/33739.html

最近更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