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食物过敏的人为何更多?
本篇文章2752字,读完约7分钟
访问专家:北京协和医院过敏科主任医师孙劲旅
近年来,由食物引起的过敏疾病有上升趋势。 媒体报道,近几十年来,世界食物过敏的例子明显增加,英国有7%的儿童食物过敏,澳大利亚有9%。 你怎么会对食物过敏? 为什么对食物过敏的人很多? 《生活时报》记者采访了北京协和医院过敏科主任医师、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过敏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孙劲旅教授,解决了有关食物过敏的疑问。
全球公共卫生问题
“食物过敏是人体免疫系统对某种特定食物的异常免疫反应。 ”孙劲旅教授说,过敏者将正常无害的物质误认为有害而产生抗体。 食物中引起过敏的物质被称为食物过敏原,也称为抗原。 9月26日,记者在北京协和医院过敏科,早上8点已经有很多过敏患者蜂拥而至,看到过敏原变得五颜六色。
“食物过敏逐渐成为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应急的突出问题之一。 》孙劲旅教授告诉记者,调查数据普遍反映了全世界患病率的增加。 现在西方国家成人食物过敏患病率接近5%,儿童接近8%,以美国为例,13个孩子中有1个对食物过敏,每隔3分钟出现食物过敏反应的急救病例。 中国目前没有对成人过敏的权威统计数据,但已经研究调查显示,中国儿童食物过敏患病率达到6.2%,这比通常疾病的患病率要高得多。 据世界卫生组织介绍,世界22%~25%的人患有过敏性疾病,逐年增加,其中食物过敏占大部分。 据世界过敏组织的报告,世界上30%~40%的人为过敏所困扰,过敏已经成为世界第六大疾病。 年,北京协和医院过敏科主任、中华医学会过敏分会前主委员会尹佳教授团队进行了严重过敏反应的研究,发现食物诱因为过敏性休克患者的77%,药物为7%,昆虫为0.6%,其余15%原因不明。
孙劲旅教授表示,中国食物过敏患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原因有几个:1.以前有人突然死亡,当时不知道原因,但现在的研究中,食物过敏救治来不及,经常导致死亡,统计发现 2 .食品中的添加成分很多,如花生、牛奶等成分,食物过敏的人容易接触过敏原。 3 .经常使用洗手液等化学制剂,减弱皮肤粘膜的保护功能,人越来越容易过敏。 4 .增塑剂的采用、阴天、汽车尾气等环境问题有可能引起过敏疾病,过敏反应的原因(包括食物过敏)也很多。 5 .交通方便,能接触到越来越多没试过的食物,过敏风险提高了。
孙劲旅教授强调,必须重视食物过敏。 食物过敏轻可能会引起嘴唇周围的红、肿、痒、舌咽肿、痒、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视物模糊等症状,严重的有喉咙头发的紧度、呼吸困难、血压急剧下降、意识丧失等过敏性反应 另外,食物过敏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和生活质量,儿童对食物过敏后容易发生哮喘,增加儿童后期呼吸道过敏疾病的患病风险。 总结来说,食物过敏与过敏原摄取量有一定的关系,但食物过敏的阈值非常微量,只要吃一点过敏食品就远远超过了阈值。 另外,食物过敏反应的时间很短,几分钟、几十分钟,甚至吃一口就有可能因过敏休克而死亡。
8种食品90%引起食物过敏
据世界粮食农业组织报告,90%以上的食物过敏是由牛奶、鸡蛋、鱼、贝壳海产品、花生、大豆、核果类和小麦8种食品引起的。 孙劲旅教授说:“对食物过敏的人的饮食一定要非常观察。 他强调:“现在,食物过敏没有比较有效的治愈手段,患者必须尽量认识到这些食物不能自己接触,不要让他们自己吃饭。”
孙力旅教授说,西方国家对食物过敏最重要的是花生过敏,我国对牛奶、鸡蛋过敏的人很多。 我国的食物过敏患病率第一位是鸡蛋过敏,鸡蛋也是引起儿童过敏的第一过敏原,据调查,中国的鸡蛋过敏患病率达到3%到4%,远远超过西方国家的1%到1.6%的患病率。 牛奶排二,婴幼儿最容易发生过敏反应,通常牛奶过敏患病率为0~3岁>; 4~17岁>; 长大成人。 一项研究指出,中国国内1岁以下婴儿的患病率为1.3%,2岁以下儿童的患病率为1.3%到1.3%,高于香港和台湾地区。 花生过敏是第三,但中国的花生过敏患病率远低于西方国家,一是中国人接触花生晚,1岁以下的孩子很少吃花生。 二是中国人不怎么吃花生酱。 三是中国饮食中的花生通常是煮食或油炸食品,降低花生过敏。 近年来,红肉也引起严重的过敏反应,有可能因休克而死亡。 红肉过敏与蜱虫叮咬有关,全世界都有蜱虫叮咬红肉过敏的病例报告,临床表现为吃红肉36小时后出现全身荨麻疹、喉水肿、呼吸窘迫等症状。
“荞麦面、花椒、昆虫等食物过敏是我国特有的类型”孙劲旅教授表示,一是荞麦制品在我国多用作保健食品,荞麦粉无面筋,一般作为腹腔疾病患者的补充食品,小麦过敏的人 二是蝗虫、蛹、蜈蚣、蝎子是我国许多地方的特色菜,这些异种蛋白质的摄入也可能引起严重的过敏反应,导致死亡。 三是花椒过敏,花椒是我国常见的菜肴调味料,在海外很少使用。 另外,在我国对芒果、桃子、龙眼、猕猴桃、荔枝等过敏的人也很多。
预防急救很重要
“为了及时识别和诊断食物过敏反应,特别是严重的过敏反应,尽快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是很重要的。 ’孙劲旅教授说,食物过敏的第一个优点是手掌、脚心发痒或头皮发痒、麻木。 嘴唇红肿,全身长红斑,风团,眼睛红肿,打喷嚏,咳嗽,喘不过气来,呼吸短,呼吸困难的人也有。 之后,眼睛可能变瞎或失去意识。 最后可能会导致休克死亡。
孙劲旅教授指出,出现这些症状时,发现自己对食物过敏,因此必须马上进行应急处理。 患者症状较轻时,可先在西替利嗪滴剂舌下含20滴服用。 如果无效,需要立即皮下注射或肌肉注射肾上腺素,没有肾上腺素,也可以置换为甲基强的松龙注射或氢化可的松静脉输液。 另外,食物过敏休克的人还有一个重要的优势,有些患者可能在6~8小时后再次休克,因此必须注意准备相应的急救措施。
因为食物过敏的事基本上可以预防,所以必须避免1 .过敏食品,发现某些食物有可能引起自己的过敏反应,不要再吃一次。 2 .循序渐进地大致。 在过敏原不确定的情况下,对于没有尝试过的食物,可以先自己测试有无过敏。 以牛奶为例,首先把牛奶涂在皮肤上或嘴唇上,看看是否会引起皮肤红斑、风团、口红肿等过敏反应的特征。 如果没有反应,就看看嘴里有没有少量过敏反应的特征。 没有过敏反应,可以少量饮食。 一会儿完全明确了,再放心吃。 3 .过敏体质的人必须准备急救药。
食物过敏的发病率在世界上呈逐年上升趋势。 孙力旅教授呼吁有关部门要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食物过敏的认识。 公众必须学习认知中常见的过敏原,慎重地吃蜈蚣、蝗虫、蛹等特殊食物。 有关部门必须进一步完善食品标签。 标签是客户知道预包装食品成分的唯一方法,经历过1/3食物过敏的人会对标签过敏。 目前,中国的相关标准增加了食品中可能含有的致敏物质的标志,但缺乏那些常见的不含过敏原的标志。 另外,中国临床应尽快建立脱敏治疗的科学体系。 (记者张健)
标题:热点:食物过敏的人为何更多? 地址:http://www.leixj.com/gy/2021/0130/32410.html
下一篇:热点:晨起口苦 对症食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