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抄报向网民提供全面及时的法治资讯,内容覆盖国内外突发新闻事件、法治新闻、大案要案、社会万象、检察新闻、立法司法、反腐倡廉等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公益 > 热点:小草莓变大引擎:中朝边境小城东港的致富“密码”

热点:小草莓变大引擎:中朝边境小城东港的致富“密码”

来源:网络转载日期:2021-01-27阅读:

本篇文章1438字,读完约4分钟

原标题:小草莓长大引擎:中朝边境小城东港的财富“密码”

“种草莓赚钱是‘中毒’,已经停不下来了! 》这是中朝边境小城,“中国草莓第一县”辽宁丹东市东港市马家岗村的草莓种植家蔡友贵。

蔡友贵笑嘻嘻地对中新社记者说,加上现在种草莓、自己开的草莓包装工厂,年收入200万元(人民币,以下相同),“我们村现在气氛无比。 有无与伦比的气氛吗? 比财富更勤奋。 ”。

热点:小草莓变大引擎:中朝边境小城东港的致富“密码”

位于中朝边境鸭绿江出口的东港市,南临黄海,潮湿的海流和南下的冷空气在这里交汇,创造了适合草莓生长的独特气候。 20世纪90年代,东港草莓产业还处于小规模家庭式的生产经营状态,基本上依赖于一家摊贩销售。 全市年草莓种植面积只有2万多亩,总产量5万多吨,总产量不过3亿元左右。

热点:小草莓变大引擎:中朝边境小城东港的致富“密码”

近年来,当地通过政策诱惑、资金支持和科学种植,树立了草莓产业带来当地农民增收财富的主导产业和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持。 年,东港市草莓生产面积达14.8万亩,总产量达23万吨,产值达46亿元,年出口创汇3500万美元左右。 在当年召开的第二届国际草莓企业品牌大会上,专家评选,“东港草莓”企业品牌价值达77.5亿元,在中国各草莓产区位居第一,东港名副其实地成为“中国草莓第一县”。

热点:小草莓变大引擎:中朝边境小城东港的致富“密码”

当地当局对记者说,人口约60万的东港市,现在有近10万户农民、2000多名经纪人和100多家公司从事草莓生产、加工和商业贸易,“草莓”成为拉动东港人民就业增收的“大引擎”

热点:小草莓变大引擎:中朝边境小城东港的致富“密码”

“政府的草莓专家对我们很好,我们的栽培技术有问题,半夜可以打电话咨询他们。 ”蔡友贵告诉记者,草莓种的好处与专家的指导密不可分。 辽宁草莓研究院副院长刁玉峰说,这取决于东港市近年来草莓栽培科学研究中的重视。

热点:小草莓变大引擎:中朝边境小城东港的致富“密码”

年,东港成立了一体开发草莓科学研究、技术宣传、种苗生产及草莓保鲜包装技术的辽宁草莓科学技术研究院。 为了培育种苗,东港建立了三级育苗系统,年生产高质量脱毒原种苗可达10万株,扩大后可满足数万亩设施生产用苗。 另外,根据国际标准建设占地近10亩的草莓种质资源农场,收集国内外近170个草莓品种资源,为品种选育、技术开发等提供基础支持。

热点:小草莓变大引擎:中朝边境小城东港的致富“密码”

为了克服草莓栽培技术的难关,东港重视引进“外脑”。 当地成立了草莓院士专家员工站,定期有7位国内外院士专家来指导草莓科学研究。 年,办事处整合了国内18所大学、科学研究院和中坚公司,成立了辽宁草莓产业技术创新战术联盟,加强了技术合作和科技成果的转化。

热点:小草莓变大引擎:中朝边境小城东港的致富“密码”

现在,很多东港农民也成为草莓栽培专家的反面,是有名的“土专家”,“上个月我们的“土专家”被山西长治委托指导草莓生产技术。 ”。 刁玉峰说。

热点:小草莓变大引擎:中朝边境小城东港的致富“密码”

科学技术的栽培带来了草莓价格的上涨。

站在东港单体规模最大的草莓农场玖玖农场,农场总经理徐岗表示,使用冷苗技术,东港草莓的成熟时间和上市时间将大幅提前。 草莓屋通过智能设备提供草莓生长所需的昼夜温差大等条件,大幅度提高草莓的品质、口感。 “年建农场的时候,东港的草莓最高9元1斤,去年我们农场的草莓最高卖了120元。 ”。

热点:小草莓变大引擎:中朝边境小城东港的致富“密码”

“草莓酱”给当地农民带来的概念转变。

“即使大车载着我也不想上街”,蔡友贵与记者讨论草莓全国市场的一体化,他说:“以前以为海南岛离我们很远,现在好像只是6个小时的飞机。” 56岁的吴家村村民李盛飞迄今为止靠打工为生。 “打工没有安全感,第一天找不到工作,晚上睡觉也静不下来。 ’她说三年前有了自己的草莓屋,每天奔波,一睡觉就平静下来了。 现在家里种草莓每年可以赚450万元。 此外,雇了十名工人,和他们一起走向小康。 (戴梦岚李晬宫旭)

标题:热点:小草莓变大引擎:中朝边境小城东港的致富“密码”    地址:http://www.leixj.com/gy/2021/0127/31239.html

最近更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