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抄报向网民提供全面及时的法治资讯,内容覆盖国内外突发新闻事件、法治新闻、大案要案、社会万象、检察新闻、立法司法、反腐倡廉等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公益 > 热点:大连理工大学校长郭东明:一流本科教育要“软硬兼施

热点:大连理工大学校长郭东明:一流本科教育要“软硬兼施

来源:网络转载日期:2021-01-26阅读:

本篇文章2947字,读完约7分钟

一流大学需要一流的本科。 一流本科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优质的人才培养体系、高水平的知识创造能力、高的社会贡献力和国际声誉。 本科教育要达到“一流”,就必须在隐性“软”实力的基础上,支撑显性“硬”实力。

热点:大连理工大学校长郭东明:一流本科教育要“软硬兼施

从国家维度来说,“软件”的实力体现在中国大学的教育方针、学业方向和由此产生的民族精神气质上,是中国大学学业的“灵魂”。 具体到某所大学,是指某所大学的学业理念、治学精神、管理风格、文化属性长时间堆积形成的学术生态环境和精神引领力。 “硬”实力是与世界一流大学比较性指标的“标志”,这是中国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大学获得世界公认必须接受的检查。 因此,建设一流大学、一流本科,不可缺少“软”实力和“硬”实力,只有互相支持才能见效。

热点:大连理工大学校长郭东明:一流本科教育要“软硬兼施

以“双面”自居

大连理工大学一再“两个方面”,树立服务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大德,进行大负责事业,用爱培养爱,激发爱,传递爱。 学校集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为一体,积极服务国家创新推进快速发展战术。 做好“两个方面”要解决三个关系。

热点:大连理工大学校长郭东明:一流本科教育要“软硬兼施

一是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关系。 一流大学一定有几门世界级的一流学科。 也就是说,建设一流大学必须从建设一流学科开始。 但是,建设一流学科时强调的不是只延伸一个学校的特征学科的“长板”,而是延伸“长板”,补充“短板”,使整个学校迅速发展。 随着全球科学技术创新的飞跃进步,以前传下来的特征学科必须继续保持实力,一定要有相关学科支持才能形成新的特征。 而且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一定是多学科交叉的结果。 因此,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关系应该是一流学科的“点”支撑学科的“面”,形成点面结合、全局一局、科学合理的学科结构。

热点:大连理工大学校长郭东明:一流本科教育要“软硬兼施

二是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关系。 学科建设包括人才培养的专业方向,是科研的龙头和保障。 一流的学科不一定是一流的专业,一流的专业一定有一流的学科支撑。 换句话说,要创造人才培养这一“大拷贝”,以学科建设为基础,需要深入耕耘人才培养的专业内涵建设。

热点:大连理工大学校长郭东明:一流本科教育要“软硬兼施

三是科研与人才培养的关系。 高质量的人才培养要通过高水平的科研来加强和提高,科研水平影响和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能力和水平。 一流的教师要由一流的科学研究培养。 只有开展一流的科学研究,才能召集和培养具有一流创新能力的教师。 一流的科研成果总结、凝练,上升为学术研究成果,作为新的理论、新的知识,不仅丰富地提高了学科建设水平,而且最终反映了人才培养。 这是一流大学一流教师应具备的能力,是大学科学研究应遵守的重要价值本分。

热点:大连理工大学校长郭东明:一流本科教育要“软硬兼施

以培养精英人才为目标

我国从高等教育大国走向高等教育强国,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如何不同质化,加强个性化培养,以适应国家对各类人才的需要。 建设一流本科,提高理工科人才培养质量,必须围绕“新工科”建设,以培养精英人才为目标,实施多元化人才培养。

热点:大连理工大学校长郭东明:一流本科教育要“软硬兼施

一是培养基础学科的提拔人才。 基础学科的迅速发展,无论是面向基础研究,提高科学技术的原始创新能力,还是面向教育,培养拔尖创新人才,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工科的迅速发展需要后劲,必须由基础学科支持。 科学研究院科研实力雄厚,研究行业比较集中单一,承担着国家重大的研发项目。 高中学科门类齐全,基础研究扎实。 双方的特征是相辅相成的,有助于产生创新的科研成果。

热点:大连理工大学校长郭东明:一流本科教育要“软硬兼施

二是“新工科”教育中的创新人才培养。 受新的产业革命和科技革命的影响,以前传来的工程教育需要从结构布局深入变革到运行机制,提高服务供给方的能力。 一是通过淘汰以前传来的学科落后的专业,增设以新闻化、智能化为杠杆的学科前沿行业的新专业方向,实现学科专业的转换升级。 二是开辟与数字化、新闻化、互联网化、智能化技术直接相关的新专家。 三是不同工程学科的跨学科交叉、复合或工程学科与基础理科、应用理科的交叉融合。 四是工程学科与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交叉。 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对工程学科具有战术宏观指导、早期研究判断、合理分解作用,工程学科对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具有实验验证、数据新闻智能化支持等作用。

热点:大连理工大学校长郭东明:一流本科教育要“软硬兼施

三是工程学科优秀工程师的培养。 以前传达的工程教育强调按照工程科学家的培养模式为学生设定课程,偏向于现有的理论、科学知识的传达。 现代工程教育必须形成以学生为核心的工程实践综合能力培养体系,学生需要掌握从一个工程项目或产品设计到制造全过程全链的知识、能力、素质和态度,实现从“科学示范”向“工程示范”的转变

热点:大连理工大学校长郭东明:一流本科教育要“软硬兼施

四是国际化人才培养。 一流大学一定要有一流的本科。 本科教育能否成为“一流”,是通过简单直观的评价,看能否吸引世界一流名校的学生学习。 搞好国际化建设是高校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副本。 国际化建设不仅仅应该外出,还应该重视引进。 在这方面,中国的高中要从教育开放和学生开放两方面,通过中外高中之间的互访、互派的通道。

热点:大连理工大学校长郭东明:一流本科教育要“软硬兼施

以教育课程改革为动力

以特征学科带动一流的专业建设。 把学科建设的特征转变为育人的资源特征是造就一流专家的比较有效的手段。 大连理工大学建立了向本科生开放科研资源的制度。 开发国家要点实验室、国家级、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有标示度的科研成果,转变为学科前沿实验课程,为低年级学生开设综合型、设计型和研究型实验,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激发学生的创新梦想。 学生暂时进入实验室,一点学生到三年级就可以参加教师科研课题组。

热点:大连理工大学校长郭东明:一流本科教育要“软硬兼施

以研究型教育推进教育改革。 近十年来,适应网络时代的要求,学校以通过教育部国际工程专业认证为契机,实施了教育教育教学的综合改革。 2012年和每年两次,重新审视培养计划,阐明和重建以前传达的教育管理,重建现代的工程教育管理系统。 现在大连理工大学有19所专家通过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判断,成为全国大学中专业认证最多的学校。 学校大力推进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研究型教学模式改革,马克思主义学院运用“大班授课、小班讨论”的教学做法,成为全国思政课教学方式改革的案例。

热点:大连理工大学校长郭东明:一流本科教育要“软硬兼施

在一流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建设中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大连理工大学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全国大学率先建立了“创新教育实践中心”,率先确立了教育与学统一、学与用统一、理论与实践统一的“三个统一”理念。

热点:大连理工大学校长郭东明:一流本科教育要“软硬兼施

以体制创新保障一流大学的建设。 一流大学的建设需要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教师队伍需要一流的管理机制,探索大学的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的现代化是建设一流大学的重要保障。 学校切实发挥党委领导的核心作用,党管理方向、大局,做出决定,保证执行,设立“四处理”(党委人才事务所、学科建设事务所、快速发展计划和综合改革事务所、校园计划和管理事务所),一流 全面加强党对教师队伍的指导,以师风、教授课、教学质量作为评价“三个一票否决”的指标。 健全立德树人的执行机制,要点以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为契机,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红色基因”教育,获得第一个“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考试单位。

热点:大连理工大学校长郭东明:一流本科教育要“软硬兼施

深化学校运营体制和教育管理改革,打破学科组织惯性,逐步分散到不同学院附近的学科进行人才重组,新成立了光电工程和仪器科学学院、微电子学院。 实施“人才特区”“星海人才计划”建设。 创新科技服务管理体系,让教师创造热情,用体制机构改革解放的红利,推进学校一流大学建设实现新的飞跃。

热点:大连理工大学校长郭东明:一流本科教育要“软硬兼施

(作者郭东明系中国工程院院士,大连理工大学校长)

《中国教育新闻》年01月21日第3版名称:高等教育周刊

标题:热点:大连理工大学校长郭东明:一流本科教育要“软硬兼施    地址:http://www.leixj.com/gy/2021/0126/30909.html

最近更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