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疫情时期怎么保障高校毕业生就业
本篇文章2083字,读完约5分钟
光明日报记者刘博超
年,全国普通高中毕业生874万人,比去年增加了40万人,加上疫情的影响,今年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 疫情时期,高中、用人单位和相关部门采取了什么措施应对变化,保障了学生的就业?
在线招聘紧急开始
每年3月是高中应届毕业生春季招聘的高峰,今年的新冠引起的肺炎疫情让高中就业指导部门很早就担心现场招聘的替代方案。 2月20日,北京工业大学依靠第三方信息平台北极星进行了第一届春季网上招聘。 北工大就业创业指导中心主任高学金介绍说,该校2、3月已经预定了6个空中双选会,4月也有2个待定。
双选会转移到网上后的趋势怎么样? 以西安交大为例,使用者可以在双选会开始前发表职位,领取学生简历,在双选会当天的9:00—17:00与学生在空中双选平台进行在线信息表达和视频面试。 双选会结束后,双选窗口继续保存,参会学生可以继续阅读报纸投递简历,使用者自行安排面试方法。
“空中演讲会、双选会的平台系统早就使用了,现在市场只有十几家,在线交流方便,一直是辅助的,但可以在特殊时期发挥作用。 》收集科技总经理龚自强的介绍,这家企业已经帮助很多高校紧急建设平台。 “大学在采用系统时重视安全、隐私和控制性问题,因此依靠公司的技术支持构建独立平台的倾向越来越大。 有名的学校多建设本校的平台,小一点的学校有可能以地区、文芳阁的形式共同建设。 ”。
“宣传使用网络的形式影响不大。 如果网络被双重选中,数百人在线,就有可能无法及时关注。 这需要我们事先和申请者传达信息,整个战线比时间长。 ”牧原集团招聘经理郭跃说。 “网上面试虽然不如现场有效,但是在紧急情况下可以很好地补充。 ”。
另一位央企总部人事员工也说,公司现在致力于完成网上部分。 央企招聘规则的审查流程比较严格,所以向毕业生发放合同意向,等疫情解除后再完成其他流程。
精密对接,简化工艺
由于口农科机构集中在春季招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李海兰上半场投的简历不多。 转过身来,她每天下午3点收到西农就业中心“精确推送”的职场新闻。 这些岗位是根据她的专业和就业意愿精确定制的。 前几天,为了应聘青岛市黄岛区的事业部门,录制了30秒的短篇视频进行了自我介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罗建峰表示,对硕士以上水平的应届毕业生,该校已经与十几个县的农科系统、涉农公司进行了信息表达,将笔试变更为视频面试,文件审计、政审由学校进行,简化指导政策流程,此
另一方面,受疫情影响的研究生小组也是潜在的就业变量。 罗建峰表示,该校70%的本科生参加研究生院,复试时间推迟的话,有更大的不明确性,必须让这部分学生准备就业。 “学校已经开展了比较好的就业支持指导,组织了90名有就业指导中级证的老师,就简历问诊、面试妙招、心理适应在网上接受了学生的咨询。 ”。
湖南省就业指导中心最近对用人单位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根据用人单位春季校园招聘开始情况,预计正常开始招聘的单位为27.35%,因疫情影响推迟招聘的单位为58.42%。 “疫情延期了4、5月的集中招募,随着疫情的缓和,公司克服了困难,预计8、9月之前受影响的应届毕业生可以就业。 》芮自强说。
人力资源保障部就业促进司副司长宋鑫提出,扩大基层就业、公司吸收、贷款折扣、税收优惠、灵活就业等政策的了解面,确保政策落地生根效果。 他还说:“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将延长接收报告的时间,最大限度地努力达成高中毕业生就业协议和办理报告手续等。 另外,建议使用者适当延长录用时间,推迟体检和合同录用。 ”。
扩大就业渠道
教育部学生司长王辉在新闻发布会上建议,大力开拓就业渠道,进一步组织实施特岗教师计划、大学生村官、“三枝一扶”、“大学生志愿者西部计划”等基础项目。 鼓励大学生入伍,进一步执行基础就业学费资助等优惠政策,鼓励毕业生基础就业、创业。
“现在,基层有很多诉求,我们也配合学校进行人才的定点输送。 ”郭飞跃介绍说,疫情期间关闭措施解除后,养殖公司再就业,基础岗位差距很大。 “蔬菜篮子工程、生猪的保证供给,农产品物流、产地溯源等几年前开始进行的事业更重要。 ”。
在疫情中,公共卫生、社会事业、应急管理等方面的人才短缺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大连市日前发布公告,全市招募公共卫生事业志愿者,参与流行病学调查和解决、消毒消毒、健康宣教、咨询服务等事业。 指出了在一部分领域录用受到影响,疫情明显的人才不足也是高校就业和人才培养努力的方向。
“在疫情的短期内,在线零售领域的快递哥哥、货运员等临时招聘急剧增加,反映了现在就业的灵活性和伸缩度。 》芮自强说。 “但是,应届毕业生呼吁相对稳定的职场,如果有将志愿者的暂时申诉变成长时间稳定的职场的结构,将有助于吸引相关人员的流入”。
据高学金介绍,将密切关注社会工作者、应急处理等出现的人才缺口,为学生进行推送,立即向培养机构提出反馈。 “高中的就业活动决不是简单的中介,要配合社会的诉求调整人才培养。 这次疫情使我们反省,进一步满足社会服务系统制度人才的诉求。 ”。
《光明日报》(年02月24日11版)
标题:热点:疫情时期怎么保障高校毕业生就业 地址:http://www.leixj.com/gy/2021/0126/308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