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法治日报》激励我成长
本篇文章1658字,读完约4分钟
□李宁
随着岁月的流逝,共和国法治建设的伟大实践和卓越的历史,《法治日报》的长期风雨历经了40年的辉煌。 想起多年前在法治日报上为她诞生的那一天发表了复印件,感慨万千。
那是1990年代,我在司法部监狱管理局的教育改造所工作。 1992年,部里在全国监狱系统选出了200名“个别教育名人”,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盛大的表彰大会。 在那个大会上,我采访了辽宁省营口劳动改造总队(现辽宁省营口监狱)第二中队指导员高绪奎。 高绪奎面对各种伪装疾病逃避改造的罪犯、火眼、春风化雨、润物无言,使另一个以失去人格尊严和健康为代价的“病犯”误入歧途,重新扬起改造的风帆。 文案的题目被称为“高绪奎改造病犯的故事”,是尝试性的心理投稿,参加了当年报社和部监狱局共同举办的“前进中的劳动改造事业”的征文活动,意外获得一等奖,领取获奖证书和奖金,时任监狱局局长王明迪 当时,在中央级大新闻上发表复印件获奖,对第一次进入职场的新人来说无疑是很大的称赞和激励。 所以,从那时开始,这家报纸在我心中的形象越来越亲切,高大,神圣,成为了我将来工作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良师益友。
20世纪90年代中期,死也救不了、不正义的事情很多,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和讨论。 人们同声鞭挞挞,谴责冷漠旁观者,更多地呼唤徐洪刚、冯三喜式的见险扶助、义勇为的英雄。 鲜为人知的是,监狱内外也出现了一些罪犯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帮助正义、看义勇的感人故事。 其中有湖北省囚犯吴斌,他在缓刑期间面临危险,勇敢地捕获了特大的“杀人魔王”,壮烈牺牲。 春节成为特别搜查家期间两兄弟坠入冰窟,毫不犹豫地破冰救人,但不惜献出年轻生命的北京市清河劳动改造总队囚犯姜世杰。 犯罪的不良放荡儿子真诚悔改,灵魂深处没有消失的良知在生死关头散发出神圣美丽的人性之光。 为了大力发扬见义勇为的新风正气,民政部首先召开先河授予吴斌“革命烈士”称号,有关部门批准姜世杰的遗骨埋葬在八宝山见义勇为墓地。 我被这些生动的人和事迹所感动,将全国各地出现的罪犯见义勇为的几十个典型事例写成6000余字的通信“囚犯的荣誉”,发给《法制日报》,不久全文就发表了。 每次想起《法制日报》,都给了这个年轻的作者表达思想,坦率地叙述心中的推测的机会,但至今我还是很感谢。
1999年初,我调到监狱局研究室,负责报道监狱系统和主办《中国监狱》杂志。 同年3月,我借着在成都开会的机会,采访了四川省最偏僻、最困难的雷马屏监狱。 那里有被称为“第五大队”的监狱干部陵园,沉睡着数百名自1952年监狱建成以来为共和国监狱事业献出宝贵生命的几代雷马斯克人。 他们中有在保护雷马屏监狱战役中壮烈牺牲的烈士、为改造罪犯的事业献出一生子孙的老红军、近年来在追捕逃亡者中不幸殉职的年轻干部。 那个撼动回肠的故事,至今每想起我都无法平静,自己做不到。 回到北京后,我完成了“青山不寂寞”的通信报道,刊登在《法制日报》的头版头条。 如果这个副本在当时全国的监狱系统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那是因为法制日报为我提供了这个重要的平台。 这个荣誉至今仍是对我的极大激励和鞭策。
之后,由于就业关系,与法制日报的联系也变多了。 当时担任司法部的“走口”记者是王宇,现在成为云南记者站的站长。 2000年夏天,我陪同王宇采访了西藏。 在那不可思议的土地上,我们深深地感染了沉浸在岁月思念和历史反响中的古老文明和民族文化的基础,受到冲击,并且为在远处天空燃烧的一群圣火而肃然起敬。 那是不怕冷,不怕困难,长期在雪域高原的监狱人民警察。 因此,长篇通信“在天边燃烧圣火”按计划发表在《法制日报》上。 之后,我和王宇一起采访了北京、浙江、四川等监狱,共同采纳了多篇报道发表在《法制日报》上。 年6月,我参加了部的巡视节目去云南出差,特意见到了王宇。 谈笑期间,想起了当年“勇跃天涯”的有趣,快乐的余地充满了充实和幸福。
在我长大的路上,《法治日报》给了我自信和激励,我将永远铭记在心。 衷心感谢和祝福她,我是永远的良师益友。
(作者是法律出版社党委、纪委书记)
标题:热点:《法治日报》激励我成长 地址:http://www.leixj.com/gy/2021/0121/290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