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明清时期官员的薄俸与高薪
本篇文章2560字,读完约6分钟
中国以前儒家提倡“民本”思想,提倡“仓庶实懂礼貌”者,养活人民很重要,民富天下安全。 被认为是“高薪养廉”的人,对正官、官正规民服很重。 养民、富民思想普遍接受,但官员对工资高低的态度有明显差异。
什么是“职务”?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官员、官员人事君也”、“官员、治人也”,官员的作用意味着为国家担心,为人民工作。 养老金是帝王报酬官最主要的形式,是他们应得的报酬。 养老金从实物形态到货币,到固定收入或周期性或暂时报酬,是历代国家最重要的支出之一。 太宗李世民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之中”,帝王是“厚薪笼络”的官员,天下英才当然也希望“学文武艺,与帝王家销售”。 宋代王安石在《劝学文》中说:“穷人书丰富,富人书贵”,宋真宗在《励志学篇》中说:“富人不需要买良田,书上有千分之粟。 安住不使用棚高堂,书上有黄金屋”等,鼓励读书和学问,以一官半职为目标实现“早上是乡村郎,暮登天子堂”的梦想。
养老金的发行标准也是历代极其关心的话题,不仅关系到官员的生活水平高低,还关系到政府的支出规模和民众的活化压力。 官员的工资主要决定官职的大小、品级的高低,明代官薪的等级从历代以前就传下来,品级规定工资的数量,基本标准是正一品月粮87石,年薪1044石,一品月粮78石,年薪888石,正二品月粮61石,年薪。
关于这样的标准,无论是明代的官员还是后人都认为“明代官薪最薄”,清朝人修习“明史”时甚至认为“自古以来官薪就很薄,没有这样的东西”。 说到最薄,主要的原因可能有两个。 一个是董事养老金的修订发行,另一个是长时间不增加。 明代的禄分为本色和折痕两个部分,本色的禄是发行粮食实物,“折痕”是把养老金转换成别的东西,以折痕为主,胡椒、苏木、布帛等实物也折叠,然后白银也折叠。 根据万历《大明会典》,“本色三:说是月米,每月一石。 曰:“折绢米,岁二月。 曰:“折银米,岁十月,后设绢一疋,折银七钱。 折纸2 :叫本色牌,叫丝布折纸。 然后,分为上半年的例子,上半年支付本色的纸币锭,下半年用胡椒、苏木、纸币计数支付。 然后用棉布折叠。 每张养老金一石,这张纸币二十贯。 以一牌二百贯,折一匹布的正七品官为例,“岁相当于九十石。 内本色养老金五十四石,折色养老金三十六石。 底色养老金中,除支米112石外,折银养老金35石,折绢养老金7石,共计该银26二十九金五分。 在色折养老金中,布折养老金是十八石,这个银五分四,纸币折养老金是十八石,这个本色纸币是三百六十贯”。 官薪每月给一石粮食,其余改折,折银顺应时代潮流,银在生活中可以广泛采用,但大量的折纸和其他东西实际上是削减官薪数。 洪武末年大明宝牌已经大幅贬值,说“不顾被抛弃的市井无人”,关于折回的实物,几乎不实用。 对此,明清时的思想家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提出了强烈的批评。 “先代官员都有职田,所以禄重,禄多勤奋廉洁……(明代)但是,折叠养老金纸币的话,其数量在重视之前很轻,不能用负责官员的廉来搬运。 ”。
但是,明史专家黄冠堂在《中国历代粮食价格问题通考》中认为,明代官薪的基本标准也不太低(尽管不高)。 从秦汉到清代,中国每石皮的粮价明显不同,但明清的斗桶比汉代大4倍,所以近两千年的粮价变化不大。 事实上,由于明清时代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整体提高,官员只能认为有限的工资,过上好的生活真的很难,这可能会导致官员贪污受贿。 但是,明代官员的工资很低,清朝大力推行廉银政策,但没有阻止贪婪官员的大量出现。 这个值得考虑。
清承明制,清前期官薪相对较低,官员生活水平不高,但清朝继承固定明末的活化加派,雍正时结合新形势,整顿活化,大力推进“摊位入垄”,政府收入倍增。 在此基础上推行“廉银”制度,大幅度提高官员报酬,高薪养活廉洁。 以时任河南巡抚的田文镜为例,他的官级二品,年薪银155两,廉银达28900两。 当时,七品官年薪银高达45两,养廉银高达1200两,八品官年薪高达40两,养廉银高达1000两,养廉银数量巨大。
归公和养廉银制度推行后,官员养老金大幅增加,生活明显改善,办公费增加,官员贪污也缓和了。 但是,这个制度在雍正时期推进后,干隆时新问题层出不穷,官员们的欲望一步一步膨胀,又以廉银不足为借口,明的重征新羡慕,暗巧立名目是新的坏规矩。 田文镜离开后,河南省官员已经公开羡慕老了,又以新的名义闯入渔民。 清朝再现了“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贪污现象,直至登顶。
那么,官员贪污和职务高低有必然的联系吗? 答案是否定的。 关于明代职务之薄,顾炎武说:“今天采取贪婪之风,不能在人心中凝固。 他评价说:“工资很薄,无法养家。”他认为,明代贪污风气盛行是因为工资不足以养家糊口。 确实,很多官员赴任时担心不能养活妻子和孩子,把他们留在家乡,很多官员过着贫穷的生活,像寒士一样,谦虚向妻子道歉。 “贫穷状况恢复,生活日浅”,李先生的女儿在灾害中饿死了。 尽管如此,你可以看到明代出现了很多清朝官员。 他们中有很多文人“本职治生”,用写作收入补助家庭,很多官员可能通过提供土地和产业过着富裕的生活。
即使是高工资也不一定长得便宜。 史学家公认唐宋时期的官薪水平整体超过明清,特别是北宋中期以后,官员的收入大幅提高。 宋代的职务以现金为主,还有禄粟、衣物、茶、酒、烹饪材料、纸、供卷等津贴,另外从职田数公顷分配到数十公顷。 事实上,宋代官僚集团巨大,职员系统积累地板,大幅提高工资后,向夏、辽、金等政权供给货币合计,巨大的支出成为了国家的沉重负担,但官员依然以权力要求我,受到贪污受贿,人们包郑“包括
官员稳定的收入足以养家糊口,高工资可以降低贪污的风险,充足的经费可以保证官员的迎接和公务接待等必要的支出,但官员的自我约束和职业训练很重要,规则很重,有规则就可以遵守。 明朝出现谦、吕坤、海瑞等清正官员,清朝前期被康熙称赞为“清廉天下巡抚第一”的宋荦和被人称为“豆腐汤”的汤斌是清官模范,宋代的“高薪”和清代的“养廉”也出现了。 这提醒我们,人的私欲是无限的,只有遵守法律、规则、道德各不相同的层次,才能建立和维持多维良好的秩序。 正如包郑所想,法律是反贪腐败的利器,“廉官知道忠告,贪官知道恐惧”是官员廉洁的重要保障。
(彭勇)
标题:热点:明清时期官员的薄俸与高薪 地址:http://www.leixj.com/gy/2021/0121/289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