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抄报向网民提供全面及时的法治资讯,内容覆盖国内外突发新闻事件、法治新闻、大案要案、社会万象、检察新闻、立法司法、反腐倡廉等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公益 > 热点:正人先正己的王烈

热点:正人先正己的王烈

来源:网络转载日期:2021-01-21阅读:

本篇文章1084字,读完约3分钟

“其身正确,不命令而去”来自“论语”,“民父母”的地方官员风清气正,民服从,自觉向他学习,社会风气也有序,所谓“君子德风,小人德草,草上风,必”。 三国时代辽东有个官员叫王烈,就是这样的人,他在乱世中坚守真心,在逆流中执着,身体力行,建立良好的道德榜样,遵循社会风俗提供指导。

热点:正人先正己的王烈

王烈出生于永和六年(公元141年),是平原县(今山东平原)人。 董卓叛乱时避开辽东,多次拒绝曹操的邀请。 他人品相通,秉义不归,平生以引导百姓向善为使命,以改良风俗为自己的任务,“担任育人”在辽东一带享有很高的声誉。 他所做的事,民众争相模仿。 地方,人们都是好人。 辽东有过牛贼被牛主人抓到正着,偷牛的人对牛主人说。 “我一时糊涂,所以犯了这些错误。 不管你怎么惩罚我,我都没说。 不要告诉王烈偷牛。 偷牛的人别忘了。 那是不想让王烈知道自己品行不好,所以宁肯会受到惩罚。 当地人不安,害怕王烈对自己失望,所以自觉地消除斗争。 据记载,当地人为小事争吵,准备对王烈作出判决时,经常去一半就不能去,但互相谦虚,自觉检讨自己的错误。 他们因为王烈看到他们的骚动而失望。

热点:正人先正己的王烈

“不敢让烈士听到”这句话传达了告诉人们的真正信息。 王烈对人民的忠告,是通过严格要求自己来实现的,他用无声的发声的方法达到了人民人格的培养。 王烈听说偷了牛后,特意送了布。 王烈认为偷牛者害怕自己知道,说明有羞耻之心。 “羞耻之心,义端也”表明他的良心没有消失。 很多年后有人在路上捡到宝剑,为了让剑的主人找不到那把剑,我当场等到晚上。 剑的主人看到保护剑的人很感慨。 这件事在当地广为流传。 大家都在问这个德行高尚的人是谁,后来发现是偷牛的人,王烈说:“人能感觉到,甚至斯也! ”叹息道。

热点:正人先正己的王烈

正人首先想纠正自己,说服人们积极向上,自己首先要有向善的心。 王烈以自己优秀的品行,让人们不知不觉地受到美德的熏陶,不学就受到好习惯的感染,最终形成了风清气正的秩序社会,“其魅力也全部为了其性情,为教训指路,使其远离善。 利益者不自觉,大化隆行”。 王烈主张从人民的性质出发,诱惑他们迅速发展。 在他的教导下,门徒有着与众不同的精神精神,“门人出入,容容大,时在市井,步行不同,人皆离别”,对当地人起了很好的榜样作用,说“州闾成风,咸竞善”。

热点:正人先正己的王烈

后世王烈劝民时,多引用孔子的话。 “道是政治,齐是刑,民免无耻。 道以德,齐以礼,耻与格。 」以德行唤起人们内心的羞耻之心,以期待之心对待所有的人,人们真的会自信自强,社会走向文明礼节。 辽东受到王烈德行的呼吁,“强度不凌弱,众不暴力,商人人,市不二价”,变成了三国乱世的明亮色彩。

标题:热点:正人先正己的王烈    地址:http://www.leixj.com/gy/2021/0121/28912.html

最近更新更多